基于儿童的起步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2012-12-29 00:00:00陈琛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习作,一向被师生看做是“拦路虎”,大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心存畏惧,缺乏习作兴趣;(2)学生因丧失话语权,故习作多机械模仿,没有自我,致使习作千篇一律,索然无味;(3)教师要求过高,评价过于简单,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心灵。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呢?笔者试图通过认真地解读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相关要求,研读与习作教学相关的理论、实践方面的书籍,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构建基于儿童的起步作文。
  笔者认为:习作教学,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习作教学。习作教学情境要基于儿童文化;习作课程要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习作指导要符合儿童话语的成长规律。总之,所有的策略都应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成长需要的基础上。
  一、引入游戏,快乐写作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特权和天性,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快乐方法。它让孩子们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进入无意学习的状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获得一般课堂状态下所无法享受的学习生活,获得更高的生命价值。要把孩子们对习作的恐惧变成兴趣,那么把游戏带进课堂,让游戏激活他们的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个好办法。游戏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积极的写作思想让他们思维兴奋。在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中,语言知识在运用,表达能力在提高,在习作本上自然流淌出亲切、生动的儿童语言。
  二、降低要求,消除畏惧
  从口头语言到学习使用书面语是个很大的台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作为老师,不要想一下子就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把要求降下来,这是教师首先必须注意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上好书面表达这个台阶,把这个很大的台阶变成许多低小的台阶或者一个缓坡,是个好办法,这就是分解难点,降低要求。
  笔者的做法是坚持写“每日一句话”。所谓“每日一句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日记,只是这个日记只要满足写好一句话的要求就能得“优”。多写就是高标准完成任务,可以得到优加若干颗星的等第。推行写“每日一句话”就是让每个孩子先写起来,在写作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掘自己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在写作中感悟“写什么”“怎么写”。让孩子们每天写作,能力在训练中慢慢积累,循序渐进。由一句话到两句话以致一段话、一篇文章的训练,可以使孩子们的作文逐步提高。
  三、读写结合,加强运用
  这里的“读写结合”,不但以阅读教材为基点,而且指向课外阅读,是以写作教学为主体的“读写结合”,关注的是写作上的“巧”“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所隐藏着的表现形式上的“巧”“妙”,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开头是这样的:“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让孩子们体会这句话的妙处。再模仿这句话,写一写。孩子们写出了:从第一片柳叶绿了开始,春天也就来了。从第一片雪花飘落开始,冬天也就来了……
  当我们努力以各种方式、手段让学生去深入地“读懂”课文时,千万别忘了再来个回马枪:语言的表现力在哪里?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再度审视和解读,将给阅读教学、也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天地。
  四、只褒不贬,激励兴趣
  关于习作评改,笔者的思考是,只褒不贬。要体谅学生习作的困难,把自己的期望放低一些。不能只给整体表达好,擅用华美辞藻的习作评优,而是给符合课程标准的所有文章优秀。回到这个底线上来,全体学生才能喜爱写作,才能拥有写作技能。要让每个学生享受到这个标准给自己习作成长带来的喜悦。
  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去后,学生对自己是否有所进步,往往是不清楚的。笔者还重视收集学生开始习作以来的所有本子,在一定时间内,拿出来让他们自己评议。当他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文章时,都笑了,不用说,他们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更强的习作自信心,让孩子们真正地品尝到习作的成功感。
  五、提供舞台,展示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朗诵学生的作品,热情赞扬写得好的小文章。我们定期开展“作文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满足。还推出了班级作文墙报,刊登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作品,以及在某段时期内进步较大的学生的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发表,往往能点燃学生习作的热情。笔者将学生的习作向校报《雪绒花》及市里的《淮海晚报》推荐。相继有学生的作品发表后,孩子们习作的劲头更足了。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种守望,这话说得很妙。当作文教学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研究儿童,研究儿童的习作实践,以一种全新的“习作”课程观来审视儿童的起步作文,追寻一种最纯洁质朴、自然而然的表达时,一定会让儿童把习作变得像游戏一般愉快,呼吸一样自然,为今后的习作打上亮丽的底色。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