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尽量让学生说,让学生活动和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收获,而没有教师讲授和点拨,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和提升;如果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培养;如果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没有深度和广度。所以,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她)把课教活了。课堂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要选择和设计好 “讲学点”,“点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讲”要做到阅读前提示讲、重难点启发讲、训练点延伸讲、疑难点明确讲。例如,在讲授第六册语文《寓言两则》时,《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寓意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引导学生质疑,成语中“亡”“牢”怎么理解?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就是阅读前的提示讲,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学习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第二则寓言《南辕北辙》中“辕”“辙”这两种事物,尤其是“辕”离学生生活较远,就需要明确讲,出示古代车的图片,认知“辕”和“辙”,感知“辕”“辙”的关系,从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为后期学习成语“南辕北辙”与寓意的关联打下基础,才会解决这则寓言教学时成语和寓意不能吻合的问题。编排在一课中的两篇寓言,教学切入和处理方式要因文而异,艺术的“点讲”和灵活的处理教材会使你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处理教材我始终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方法、讲运用;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点讲”是讲在重点,讲在难点。突破重点和难点之后,学生就可以去独立地理解文本。如此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会逐渐增强。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胜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