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看出神奇

2012-12-29 00:00:00韩爱琼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小事看似没有任何意义,但你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意义并不小,却能让人从小事中获得大意义。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小事做文章,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而且也会让他们从小事中得到启发。如何挖掘小事中所蕴藏的大道理,并引导学生写出小事的意义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小事和它发生时的环境联系起来写
  我们日常生活中,小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周围许多的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弄清楚它和其他事物的联系,就可以知道小事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了。这也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小事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联系。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的作者就是把阮恒为一个小姑娘输血和他当时的社会环境(越南战争时期,几发炮弹落在一个传教士设立的一所越南的孤儿院里,传教士被炸死了)和自然环境(课文中的医生和护士都是美国人,但在原文中还出现了另一个人物,那就是为阮恒和医生的交流进行翻译的越南护士)联系着写的,从而启发人们体会战争的无情,从而为下文做了铺垫。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将小事和其他事联系起来写
  涓涓细流,似乎没有多大作用,但当它们汇集在一起,成为江河湖海时,汹涌澎湃,巨大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也像溪流一样分散存在着,也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你将它们集中起来,合理地安排到文章里去,便可反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反映出人物的灿烂思想光辉来。学生习作时,就是要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把那些有关的生活片段联系起来写,折射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三年级课文《想别人没想到》中分别用三个片段来描述三位徒弟画的骆驼,但正是从三个徒弟画的骆驼的对比中,我们就能深刻地体会到小徒弟的那种独有的创新精神。从而也让学生进行反思,创新就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地探索和进步。
  三、引导学生把小事和人物精神联系起来写
  人们都说,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小事,自然与人物的思想品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习作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只见小事不见思想,而是在写小事时,从中体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来,也就是将小事和人物的思想联系起来一起写。再以《她是我的朋友》为例,作者在记叙阮恒为小姑娘输血的过程中,写有这样的话:“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地举了起来,但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一次举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这样的描述,虽然在文中没有只字片语来直接写阮恒的精神品质,但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这些小事的细致描述,让读者在读到这里时,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要想学生写出小事的意义,先要让学生挖掘小事的意义。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这就告诫我们只要是写作,就要开掘更深层次的意义,不要只做表面文章,这对我们小学生学习习作也是非常实用的。“开掘要深”不容易做到,但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点点、一滴滴地培养学生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作习惯,从小事中开掘出大意义。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金峰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