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课改路

2012-12-29 00:00:00温竹雅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一线教师,我感受过应试教育的苦涩,品尝过素质教育的甘甜,如今又踏上了课改的征程。在这条漫漫求索的路上,我不断地接受着洗礼、经受着磨炼,回顾我与课改一同成长的历程,不禁百感交集,总想拿起笔,记录下这段成长的经历。
  一、读书积淀,更新观念
  没有读书习惯的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教师是很难适应课改形势的。当课改犹如一缕春风携带着人文气息的理念向我们吹来时,我幸运地搭上了课改的头班车,成为课改试验田里的一粒种子,期待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于是,我便如饥似渴地潜心读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历史课程标准》……并不时地在网上浏览课改资料,我拼命地在专业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注重内化、注重扬弃、注重思索,边读书边做反思笔记。
  我一方面加强学习课改方面的理论,另一方面注重学习先进课改学校的课改模式。一年来,我先后学习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探讨了原平实验中学的“六环节”教学法,实地观摩了长治三中、长子二中的课改课堂;聆听了省教育专家张崇善的课改专题讲座,反思了他的“十给平台”、“十要十不要”的课改要领,从中我学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师生互动,课堂更精彩。
  二、走进课改,一路收获
  在积淀课改知识的同时,我积极投身课改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角色,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五个“凡是”,即:凡是学生能说的,尽可能让其自己说;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能做的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观察、想象的,尽可能地鼓励其自己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总结归纳,一切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不但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且注重形成自己的个性,努力创设变革学习方式的情景,力求形成一种灵性化、情感化的课堂气氛。大家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你瞧,秦朝的一名官员正在游历秦朝广阔的山河,沿途经过赵国时,由于车轨不统一、车子过不去,他不得不下来步行。好不容易走到韩国的都城郢,看着韩国繁华的都城,他想买点儿栗子吃,没想到由于度量衡的不统一,害得他和小商贩吵了起来,经路人解释总算达成买卖,付钱吧,谁知,人家又不收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只收韩国的布币,费了半天劲,栗子也没吃成,继续赶路吧。很快,他来到了楚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官文,上前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当地人解释了半天,结果一句也没听懂,只好扫兴而归。回到秦朝,见到始皇大帝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得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否则,这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无法治理的。
  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我在课改路上的一个掠影,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课本剧,从中不难看出孩子们也成了课改的先行者,我和我的学生、同行在课改路上,我们彼此引导、彼此发现、彼此合作、彼此分享、彼此悦纳、彼此感动。
  在课改实践中,我的心智经受了洗礼,观念得到了提升,专业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兴趣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展,为此,我欣慰着、快乐着。
  三、反思课改,困惑犹在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时常会陷入困惑之中,理论上的模糊必然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的无效。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面,我尝试了各种手段,有时也为设计了自以为全方位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精品而津津乐道,可事后总觉得重了形式而丢了精髓,有东施效颦之嫌。多种教学模式都尝试运用,多种手段都兼收并蓄,一切好像为了标新立异,为此,我苦恼着、反思着。我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又不乏困惑、艰辛之路,但我仍会像屈原一样“路漫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