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课程与网络的整合

2012-12-29 00:00:00吴奇亮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普及并迅速渗透到教育中来。这给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与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教育技术的推广,使网络教育成为现实。而网络语文教育的实施,必将为语文教育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天地,从而促进开放型教学的开展和大语文观念的深入。
  网络教育中开放的阅读环境,大量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给语文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毋庸讳言,现在的网络管理确实有尚待改进之处,但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在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快捷便利方面,网络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倘若利用合理,引导得当,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学会检索并利用浩如烟海的网上学习资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不良状况,语文教学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使其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网络学习就具备这种优势。在自主学习方面,网络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加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进行其他学习活动,同时学会宽容和沟通、协作和分享。
  开展网络语文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与促进者转变,向网络学习的组织、管理和引导者转变;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也由知识传授转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与学习途径的指引,教师从知识本位迈向了人本位。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认为网络语文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声像兼备、活泼动感的多媒体手段,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由灵活、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将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优化的课堂环境将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然,这也给教师增加了课堂准备、组织与管理的难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熟悉计算机操作知识、熟悉网络、熟悉网络信息检索的手段。笔者曾做过一次以杜甫诗歌探究性学习为目标的尝试,利用十台联网计算机,学生三人一组,要求他们搜集初高中以来的杜甫诗歌资料,查询文学界对杜诗的评价,利用网络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经历,探寻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学生根据要求和提示,很快在网络上查询到了相关资料,阅读了网上十余篇从不同角度评价杜甫诗歌的文章,和自己的分析评论相对照,得到了很大启发和提高。学生反映,这样的课生动有趣,既能动手又可动脑,既掌握了知识又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看了名家的分析评论之后受益很多,提高很快。细心的同学利用U盘下载了相关内容,到课下进行了仔细研读。这样的教学尝试,优化了教学手段,合理延伸了课堂,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学法养成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二、网络背景下的阅读与写作
  长期以来,阅读量小、阅读面窄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网络中资源丰富、内容广博,学生可以通过有选择的阅读,丰富语言,积累素材,扩大视野,这样,他们在写作中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具体的网络阅读与写作情况,组织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开展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活动。具体来说,应包含以下环节:(1)创设情境,确定目标。(2)开展阅读,获取信息。(3)利用信息,进行写作。(4)创建论坛,学生讨论。(5)评价总结,反馈指导。
  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能力建构的阶段性特点,制订网络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总体计划,以此为指导,制订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在每次活动中,有所侧重地安排训练内容。同时,对网络资源的信息搜集途径指导也很重要。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同时对网上资源要预先了解,必要时可事先下载和摘录有关资料,预先存储信息应对意外情况;活动中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准备,如时间分配、操作能力等,适时予以指导,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阅读监控的问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质量高下有别,中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监控平台指导学生健康阅读,也可以通过聊天室、电子邮箱、QQ平台等展开交流。评价总结也不能忽视,教师可以利用办公室上网电脑或者家用上网电脑了解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开展情况,然后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引导阅读与写作的方向,然后根据总体目标去构思下一次的阅读与写作训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网络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环境,又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还带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开展下去,必将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