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创新”

2012-12-29 00:00:00张梅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设计导言,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构建愉悦的情调。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二、把“空白”留给孩子来充盈
  中国画讲究“留白”,一节高效的数学课也应该恰当“留白”。留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留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留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留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高明的数学教师无需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及空间,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恰当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充盈。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自己每周午餐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
  四、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在尝试、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合作和讨论中,便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开启自己的新思路,点燃创新的火花。学生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合作研讨过程的本身,即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不会合作?怎样合作的?都积极参与了吗?合作中有什么问题?合作学习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形式又是内容。
  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所以,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