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2012-12-29 00:00:00韩霞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开场(男):Ladies and 乡亲们,今天历史上曾与南京结缘的众多风流人物穿越历史,来到这里参加2014南京青奥会文化大使海选之南京三中分会场招募活动。
  开场(女):是的,今天穿越来的历史名人,上至春秋,下至现代,有一代帝王将相,也有一时文人墨客,有教育家、文学家,更有科学家、政治家……他们中谁最适合担当文化大使呢?那就要由评委来裁断了。
  开场(男):首先请让我隆重介绍今天到会的评委,他们分别是20年后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曾新博先生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蒋婕女士。大家掌声欢迎!评委们,你们觉得在座的谁最适合担当文化大使呢?
  男评委:女士优先!请!
  女评委:本周一我们刚刚与家人、朋友一起赏灯夫子庙,共度元宵节。建于北宋、用于供奉孔子的夫子庙与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蜚声中外。所以我觉得文化大使当首推教育家——孔子。
  女:有请中国伟大教育先哲——孔夫子!
  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好,在下孔丘,我认为文化大使须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还要有见利思义,临危受命的素养,更要有以信为本,坦荡正直的气度。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最适合担当青奥会文化大使。
  女(对孔子):谢谢孔老夫子,请稍作休息!来听听评委的点评。
  女评委:我觉得孔圣人终生倡导的儒家学说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蛮符合我们文化大使的招募要求!大家说是不是啊?
  男评委:此言差矣!社会的快速发展固然需要教育的支撑,但更需要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力,我认为文化大使不能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还得由我们科学工作者来担当!
  女:是的,科技决胜未来。要论科学贡献,谁也比上他。一位在南京生活了60年的“老南京”!有请杰出科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我求出的圆周率值比欧洲还要早1100年,外国人以我的名字来命名,把π叫做“祖率”。我首次运用岁差测定每一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只相差50秒。我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来参选。最后我想对南京的青少年们说: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
  男(对祖冲之):好,谢谢“祖率”先生。请稍作休息!有请评委评点。
  女评委:科学的高度固然让我们敬仰,但是文学的殿堂同样令人钦佩!我觉得文化大使得有“文化味”“文艺范儿”。
  男:下面这位可是“文艺青年”,很符合评委的审美要求,他一生拥有双重身份,他身在汴京心在金陵,他笔下流露出的是对“离恨恰如春草”的哀叹,是对“故国不堪回首”的留恋。掌声有请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罗,几曾识干戈?(吟诵出场)朕不通政治却通音律,一生在帝王与文人间徘徊,皇帝中朕最会写词,词人中朕最富银两。南京是朕的都城。这青奥会文化大使不正是为我度身定制的么?一旦入选,定要为南京青奥会吟唱一曲!
  男(对李煜):谢谢李后主,请台下就座!评委请点评。
  男评委:(对着主持人)我觉得既然是文化大使海选,不能单有文艺范,还得要有民俗味。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字和预示来年幸福安康的大红对联,我觉得这个传统民俗的倡导者,最有推荐价值。
  男(对着评委):巧了,您推荐的这位今天也来到了现场,有请大明第一帝——朱元璋。
  朱元璋:朕乃明太祖朱元璋,新春贴福、贴春联的传统习俗由我开始,我不仅开创了大明江山,更弘扬了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大使,我不仅懂得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更懂得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不信?请看朕在秦淮风月亭、南京阅江楼、莫愁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吧!我活着,“草根”看到了希望,我死后,陵寝成为文化遗产,这文化大使,舍我其谁?
  女(对朱元璋):太祖皇帝别激动,请稍作休息!
  女:南京的文化底蕴实在太深厚了,这博爱之都一下子涌现出……(吃惊地看着余光中出场)
  (余光中吟诵《乡愁》出场)
  女:请问,您是……?
  余光中:我就是那个写《乡愁》的余光中啊!(用南京话说)
  男:余老啊!我们都知道您身在台湾,心系祖国,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可今天是为南京青奥会招募文化大使,您怎么也来凑热闹?
  余光中:我1928年出生在南京,先后在南京秣陵路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金陵大学外语系就读,南京是我的家乡,我是来参选文化大使的,我将用余生来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希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众人:好!(边鼓掌,边走到台前主持人身后)
  男:本次招募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首古今风流人物: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卓越功绩的帝王让我们钦佩;
  女:那些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智慧才情的伟人让我们景仰;
  男:然而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我们身边的那些默默无闻等待我们去发现的风流人物!(请看大屏幕,这是南京好市民——我校的胡新秀老师,南京市首届美德少年——我们班的宋瞰尘同学。)
  女:是啊!无需是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无需是永载史册的帝王将相。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
  众人合:我们与文化同在!我们传承中华文化!我们都是文化大使!“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单位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