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加工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是整个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本图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编辑加工的水平有关。任何一部书稿都要经过编校人员不同程度的修改加工,才能达到国家认定的出版水平。一部未经编校过的书稿,都与出书要求有着或大或小的距离,能够一字不动照发的文稿几乎没有。为什么互联网上有那么多海量的材料可以免费下载,而读者依然要花钱购买图书?说到底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上的资料没有经过编辑的精耕细琢不具有公信力,而图书通过编辑的加工使得原稿得到提升,弥补了原稿中的不足,使稿件达到完善。这就说明,编辑加工对提高原稿的质量能起很大的作用,编辑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图书存在的价值。所以加工编辑必须时刻保持一份质疑的心态来加工稿件,用存疑的目光审视书稿中包括各种符号在内的所有句、词、字,依靠工具书和请教专家来排除种种疑点,不仅仅凭个人记忆和道听途说式的答案解决问题。
凡稿件中自己把握不准或觉得有疑问的地方以及一些由于作者在著述过程中的疏忽而造成的疑点,编辑都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核实解决,对提出的疑点决不能抱着“文责自负”的态度不了了之。在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责任编辑很容易发现一些明显的差错,但书稿中引文资料是否可信、有没有过时,公式是否正确,图表数据是否准确,分析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在专业性、知识性和规范等方面有没有疏漏差错,则要通过不断地质疑才能判别。如发现可疑之处,应及时查找资料并与作者商量处理,做到该修改的修改,该补充的补充。笔者认为,质疑至少要从“质疑作者、质疑自己、质疑排版”三个方面做到才行。
1.学会质疑作者
一般而言,作者不会有意用连自己都不满意的书稿搪塞我们;恰恰相反,许多作者怀有“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这样一种习惯心理,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而且对编辑提出的问题不予理会。质疑作者就要求我们,不能因为作者的名气大或前期成果显著就信赖他。因为身在此山中,作者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局限,这就需要加工编辑指出其问题所在,启发、引导作者修改书稿,以确保书稿质量。
笔者在加工《高速铁路路基》一书时就曾碰见一个问题:文中提及了《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TB 10022)。一般而言,遇到这种规范编辑都会仔细核查文件名称、编号是否正确。由于手头没有那么多的规范可查找,笔者就求助于网络,首先通过文件编号查找,确实有TB 10022的文件,但是叫《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而且是2000年的规范,这是本关于路基的书,不太可能用到电力机车机务方面的规范;另外一方面,这是高速铁路方面的教材,2000年时几乎还没有关于高铁方面的正式规范,从这点看此处应该有问题。然后笔者又通过文件名称来查找,但《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的文件编号是TB 10012-2007,这样一来,应该是作者错了。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向作者提出了此处的疑点,希望作者再核实一下。结果作者回信,以非常肯定的口气对我说:此处没错。这样我就有些迷茫了,难道网上找到的答案如此不可信吗?我就通过作者的描述找到了他所引用原文的出处,文中显示的《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编号就是TB 10012-2007。为保险起见,我又找到了《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结果也印证了我是正确的。后来我将这一结果告诉了作者,作者也找到了原文,发现确实是他弄错了,原来他是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报批稿)》的电子稿原文摘录的,这从侧面说明编辑加工对把好图书质量关是多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想说明,不要片面相信作者,一定要学会质疑作者,即使他给出答案后,你还是存在疑点的话,应该继续质疑,多方求证,直到完全弄清楚。
2.学会质疑自己
人的精力有盛有衰,记忆有时不准确,当我们仅凭过去学过的知识判断书稿内容是否正确时,也会发生误差,因为有些经验可能过时了。我们还常有因知识陈旧而少见多怪的时候。比如在加工《高速铁路桥隧》的书稿时,笔者碰到下面问题。
文中在计算炮眼数目的公式(N=ks/nr)时用到了炸药线装药密度r,单位为kg/m,然后下文又有“爆破参数的选定可参考表X-X”的文字,其中表X-X中就有炸药集中度q,单位也是kg/m。
在笔者的印象中,光面爆破的装药量一般用线装药密度或装药集中度来表示,炸药线装药密度与炸药集中度其实就是一个术语的两种称呼,两者经常用括号括起来相互指代,有时还会直接解释炸药线装药密度也称为炸药集中度,这样一来以全书统一的原则,两者变量就应该该一致,把炸药集中度q改成r。
但是在提笔准备修改时,笔者开始质疑自己。这么常识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会犯错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特指?是不是因知识面狭窄而不知道他们其他的含义?是不是自己的这种印象不准确,或者知识已经过时?
笔者就开始求证作者,作者解答如下:
问题中两者虽都有密度之概念,但是两者不一样。不过两者的具体区别作者却不能更好地解释,具体含义也解释得不够清晰。既然这样,我就需要把他们完全解释清楚呈现在读者面前。后来经过多方求证,总算弄清楚了两者真正的区别:光面爆破的装药量一般用线装药密度或装药集中度来表示,二者概念不同,线装药密度等于炮孔装药量除以装药段的长度,装药集中度是炮孔的总装药量除以整个炮孔的长度。这个问题如果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理所当然地进行了修改,作者也没发现我的修改,势必酿成不应有的错误。
所以在对疑点进行修改时,学会质疑自己,碰到疑点时不要想当然,擅自修改,需要多方求证,避免一些不应有的错误。
3.学会质疑排版
书稿的排版人员和校对人员的工作态度再认真,也免不了因经验不足或工作繁忙而出错。这种错误大致包括:原稿正确之处被改错了(比如单位m2经常会被排成m2);编辑纠正的错误被漏改;一校时改对了,二校时又被错改;付印样没有错,出片后又发现问题等等。这就要求加工编辑按“质疑”的原则认真看好每一次校样,即使是改动几个字,也要亲眼核查是否改对了,因少看一眼而铸成大错的事例并不少见。印装环节亦如此,因不质疑,太相信而将漏印、错装、插图颜色不对等问题轻易放过的教训,也使人刻骨铭心。
总之,一部高质量的图书,与编辑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编辑人员在加工的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质疑——“质疑作者、质疑自己、质疑排版”。在发现疑点,解决问题时,多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作者交流,多方求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把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广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