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她在学校的食堂打工,过桥米线卖的很叫座。成双成对的男生女生买了米线,在大大的汤碗里,你侬我侬。她是不屑于这样的烟火人间,饮食男女,总是倔强地低了头,避过情意绵绵。
他是她旁边窗口的老顾客。每天无论多么汹涌的人海,她一抬头就能看见高高瘦瘦的他,远远地站在人群后,慢慢等待。等到走近了,他微微一笑,有点傻,有点腼腆,有点春风的温暖。她低着头整理碗筷,想起书上说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那天所有的情侣仿佛都很开心,在中午把她的窗口围了个水泄不通。他就是那样风风火火地说让一让让一让,拨开人群站在她面前,“听说你读中文系,我们交换课表,欢迎你来法政系旁听。”他打了A4纸的课表,醒目地写了姓名、电话,不由分说递给她。所有人起哄鼓掌,连空气都霸道的暧昧起来。
她低着头接了课表,在第二天的时候回赠他。可是她没写名字,也没留电话,像江南每一扇白兰花树下的门里,最平凡的姑娘。突兀的勇敢,她没把握。
大二大三,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在七点到九点的黄金档,偌大的阶梯教室场场爆满。每逢点名,他的答到吸引全场目光;偶尔点他答题,还有男生鼓掌叫好;听人说,他的专业成绩全院最好。她看着他,他在和她相对称的座位上,同一排的另一端。笑的时候弧度美好,牙齿同贝壳。
她不说话低下头记笔记,那一学期的选修课成绩拿到全校第一。他再见她的时候还是微笑,礼貌地说,“你也修这门课啊?”她点点头,他一如既往,谦和如从前,仅仅稍显鲁莽的那次也是她一人回忆,她却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些情书山一样堆在他面前,爱慕的表白像音乐从摇滚到古典,他一一拒绝。她像小丑躲在人群后暗自欣慰,曾经那样骄傲的拒绝给他联系方式,好像保护了自己。
毕业的时候她收到信息:大二大三有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两门选修课,我和你在一起的概率,如果随机,只有八分之一。
那个号码她烂熟于心,从认识的第一天起,可是自卑把她丢在风里,终于尘埃落定,什么都没有。年轻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默默守在身边整整四年,他在候着一份感情,舍不得把概率交给随机。
比起爱,有时候,不爱让我们更需要勇气,放弃本身就是一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