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一种罕见的汉坦病毒入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公园于8月28日发出警告,大约1万名6月至8月在公园露营的游客可能感染汉坦病毒。至9月6日,已有8人被确诊感染该病毒,3人死亡。
约塞米蒂在印度安人语言中是“让人畏惧的人”的意思。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加州东部的内华达山脉中,以山谷、瀑布、内湖、冰山、冰碛闻名,有大量由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峭壁。在美国400多个国家公园中,其与著名的大峡谷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齐名。1864年,林肯总统下令在约塞米蒂建立美国第一个州立公园,1890年约塞米蒂公园在约翰·缪尔的努力下升级成为国家公园。这位苏格兰人在自然生态保护、美国国家公园领域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比任何一个美国人都要出色。
揭开约塞米蒂面纱 约翰·缪尔1838年出生于苏格兰的邓巴,11岁时全家移民到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农场。他的父亲是一名长老会牧师,性格强硬,缪尔11岁时就能背诵四分之三的《旧约》和全部《新约》。在繁重的劳动中,他与大自然有了许多亲密接触的机会,并逐渐展示出机械制作和发明方面的天赋,而且在威斯康星州立博览会上展出自己的发明设计,包括能在预设时间把人叫醒的“早起机”。由此他有机会进入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地质学和植物学。在那里,缪尔得以接触到爱默生与大卫·梭罗的作品,对他日后的写作和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缪尔只在大学待了两年半的时间,美国内战(1861—1865)爆发后,为了逃避服兵役,他逃到加拿大边境与哥哥一起生活。战争结束后,缪尔搬到了印第安纳州,在一家机械厂工作。1867年一场意外险些致双目失明,为此他决定投入自然的旷野大学,计划前往南美洲。但在佛罗里达州,一场疟疾让他改变旅行计划,辗转去了太平洋西岸的加利福尼亚。1868年,缪尔在加州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约塞米蒂山谷。
“没有任何人工的殿堂可媲美约塞米蒂,只要有面包,我就可以永远留在这里。”约翰·缪尔成为了一个牧羊人,一边放羊一边作札记。后来又在当地一家锯木厂工作,并在山谷里修建了一座小木屋,就此安营扎寨。他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研究内华达山脉的地质情况和生物物种,常常深入约塞米蒂山谷腹地连续数月进行考察。当时的地质学家乔赛亚·惠特尼提出约塞米蒂山谷是在一次剧烈的崩塌中形成的,而缪尔在实地考察后认为包括约塞米蒂在内的北美西部山地的U型谷地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为此那些学术权威们嘲笑他“不过是个才疏学浅的业余地质爱好者”。1871年,缪尔在圣母峰下发现了一处活跃的冰川,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这一年,他见到了偶像爱默生,他们在约塞米蒂度过了很短的时光。从1874年起,缪尔开始了创作生涯,为《陆上旅行月刊》《旧金山杂志》《大西洋月刊》《哈泼斯杂志》等刊物供稿,他像传教士一样宣传自然,描述约塞米蒂山谷和内华达山脉的壮美,宣扬保护森林的必要性。他的文章吸引了许多人对约塞米蒂的好奇。随着西部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铁路修到了内华达山脉,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致力于保护自然 1880年,在结束了阿拉斯加的旅行后,缪尔与结识了6年的路易·万达·施特伦兹尔结婚,婚后就住在旧金山的路易父母家中,孕育了两个女儿。缪尔接管了岳父1200多公顷的土地,充分发挥在机械方面的才能,种植樱桃、葡萄等经济作物,数年间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这一阶段是缪尔一生为数不多的安稳时光,但是他显然无法享受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山脉、冰川、森林的缪尔,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我的心中充满了忧伤。”他的妻子和女儿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鼓励他走到户外,接触自然。1888年,50岁的缪尔来到了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加入了一支攀登队,爬到了4267米的峰顶。这次攀登让他感到了狂喜和自由,并决定穷尽余生来保护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1889年,缪尔接受《世纪》杂志副主编罗伯特·约翰逊的邀约,一同前往约塞米蒂山谷。阔别10后,缪尔发现约塞米蒂山谷被糟蹋得不堪入目,巨大的红杉树木被挖空成为可以让马车通过的旅游观光点,高山草甸已经变成一片枯草,园内垃圾成堆,游客们随意践踏着每一处景点,约塞米蒂山谷外围的高山地区落入了伐木工人和牧羊人之手。为此罗伯特·约翰逊建议缪尔撰文,将约塞米蒂建设成国家公园以寻求保护。次年10月,通过缪尔等人的努力,本杰明·哈里森总统签发了关于建立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法案,划出3642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国家公园。为了保护约塞米蒂山谷附近的巨型红杉和格兰特将军森林,巨杉国家公园和格兰特将军国家公园(该公园1940年被纳入国王峡谷国家公园)也在这一年同时建立。
虽然约塞米蒂升级成为国家公园,但公园的实际控制者仍是加州的一个委员会,“那是一群浮躁、善于钻营、唯利是图的受贿者”,他们借国家公园来为自身谋求利益。约翰·缪尔希望包括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在内的所有国家公园都能由联邦政府直接管辖,他还不断努力扩大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面积,以保护更多被破坏的自然美景,也呼吁更多的参与者来抵抗那些反对建立国家公园的声音。为了推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缪尔和加州一群知名人士成立了一个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他成为首任主席。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基层环保组织的联合团体,至今仍在运营。
事情在1903年发生了转折。约翰·缪尔此时声名正盛,不少山峰、峡谷、野营地和冰川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杂志编辑们也争相向他约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美国自然资源保护运动最早的开创者之一,给约翰·缪尔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一起游览内华达山脉。他们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度过了4天,并在巨杉林下露营,彻夜长谈。通过缪尔和塞拉俱乐部的不断努力争取,1905年加州议会和美国国会同意将约塞米蒂山谷和马里波萨巨杉林交还给联邦政府管理。
保留还是开发? 约翰·缪尔并没有高兴太久,一项更为艰难的运动摆在了他的面前。20世纪初,旧金山人口急剧膨胀,为了发展需要,旧金山政府决定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的赫奇赫奇峡谷修建水坝。赫奇赫奇峡谷拥有壮观的瀑布群和花岗岩峭壁,缪尔对此地极为推崇。他认为在国家公园内修筑水库大坝违背了建造公园的初衷,这种行为将会是很可怕的先例。一开始,罗斯福政府的内政部长三次拒绝了旧金山市的申请,这令旧金山的政客们非常恼火。1906年4月18日,一场强烈地震袭击了旧金山,摧毁了数百座建筑,而地震引发的火灾造成上千人死亡。旧金山的政客们借此谎称赫奇赫奇水坝的修建本可以避免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于是在不久后的一次全民投票中,赞成建坝的旧金山市民人数远远超过反对者。与此同时,缪尔一手创立的塞拉俱乐部在此事上产生了分歧,很多重要的会员都主张建造大坝。
时任美国林业局局长和罗斯福总统信任的顾问吉福德·平肖代表旧金山市站出来了,他曾是缪尔的朋友,因两人在环保理念上的差异而分道扬镳。缪尔极力反对将自然资源商业化,强调保留地在精神气质上的价值,而平肖则认为有限度的资源开发是一种造福大众的行为。当新任内政部长上台后,平肖开始向其游说修建水坝的计划。内政部长批准了旧金山市修建赫奇赫奇水坝的要求,而缪尔不得不再次写信求助于罗斯福总统,但他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帮助。1909年罗斯福卸任,新总统塔夫脱来到加州,准备以私人名义游览约塞米蒂,并指派缪尔作为向导。旅行还未结束,塔夫脱就下令反对建坝计划。但到了1913年新总统威尔逊上任,新任内政部长富兰克林·莱恩曾是旧金山的律师,很快就让建坝工程回归正轨。1913年12月,建坝计划在国会通过,威尔逊总统迅速签署法令。75岁的缪尔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健康急剧恶化,他强迫自己完成了阿拉斯加的游记。1914年12月,感染肺炎的缪尔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
1918年,赫奇赫奇水坝工程开始动工。缪尔引发的抗争越来越引起美国人的共鸣和反思,如果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峡谷可以建成水库,那么其他国家公园呢?许多人开始拥护缪尔的一条提议:“在联邦政府内部成立一个机构,其唯一职责就是推广、管理和保护国家公园,确保这些公园能够实现建立它们的初衷,并且能够存留万世。”水坝建起来了,赫奇赫奇峡谷消失了,这成为国家公园管理的一个转折点,铁路大亨、支持公益事业的富豪们结成了联盟。缪尔谢世后,新的国家公园运动领袖史蒂芬·马瑟终于结束了早期国家公园混乱的局面。
“我问卵石,它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夜晚来临,我便就地露营,我不慌不忙,不赶不急,和树木、星星一样悠闲,这是真正的自在,一种美好的、可以实现的永生。”缪尔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那些至今以他名字命名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物,还有大量关于自然的文字。他共发表了300多篇文章,出版了12本著作来阐述自己的自然主义哲学观,成为与《瓦尔登湖》作者大卫·梭罗、思想家爱默生齐名的文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