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的重要学科,可常听家长讲:“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做作业不专心,要我催很多遍才行。”等等。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对数学不能产生兴趣,就难以进入数学之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精练,产生兴趣
1.语言要形象生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可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寓教学于趣味之中,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2.语言要简练。教师的数学课堂语言要干净利落,清晰简明,抓住重点,不拖泥带水。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入浅出,一环扣一环,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易于掌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喜羊羊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喜羊羊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喜羊羊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的车子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喜羊羊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这样,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这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让学生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的图形,自己推导出面积公式。学习活动中运用了动手操作的环节,顺利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们在这一动手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
四、贴近生活,发展兴趣
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这样,学生感觉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砬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