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2-12-29 00:00:00赵婧婧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巨大,有些学生已经很熟练了而有些学生才刚起步。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就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那么,我们教师应当如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呢?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
  少教才能多学。课堂上我会放开手脚,多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上课开始,我都会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使学生根据阅读对本节课大致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但是,知识点和具体的操作学生是无法熟知的。这时,我会结合教材,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小任务,并给出自学材料,要求能力强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相对来说,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按步骤进行练习。这样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运用任务驱动学生就已经学会了操作的内容。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我在七年级上册Excel的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为一组,让小组自己设定主题,设计好人员的分工,围绕主题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我加强课堂巡视,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了解每个小组的难点和闪光点。针对设计动画方案有困难的小组,我同他们共同商讨,让学生顺利完成动画设计规划。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给的这个命令我没有找到啊?这个图片怎么调整不了大小啊?我怎么选择不了啊?等等。这时,我经常给出的答案是:你试一试,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小组的成员能不能给你提供帮助。这样学生总是在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习,锻炼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唯一方法。让学生多动手,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考虑到这些,这个环节我就会提出一个更加具体、难度有所增加的任务。让学生来分析这个任务应该怎样实施,小组内部成员分析完成任务的实施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从教师自身出发,不断深造,改进自己,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