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更为迅猛。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数量,还是招生规模上都呈现出快速递增的势头。同时,高职院校虽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生源竞争的激烈化、办学经费的紧张等诸多现实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着内涵建设和规模建设的矛盾。因此,往往会造成人才培养水平的下降。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为例,分析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对策,试图从中窥探出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困境与对策
一、高职院校总体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实际应用型人才,即能够深入到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生产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在此大环境下,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全称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属专科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理论和实践相复合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中国教育协会2010年的相关数据统计,全国专科层次的各类高校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0%左右,其中高职院校约占42.7%,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成为高等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办学形式的主要载体。
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院校数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国生源每年呈现递减的趋势,高校生源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更是如此。目前,从录取生源的质量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这和高职院校招录名额多,但录取的门槛却越来越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统计,安徽省一些高职院校2008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仅为250多分,学生素质较低、加上一些学校对规模办学的过度重视,忽视内涵建设,办学资金紧张等现实状况,这些都会造成人才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本文以高职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为研究客体,简单概述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问题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是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目前,我国各省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各不相同。通过多年实践教学来看,体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了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更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意识。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尴尬是对体育教学的思想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学校认为体育可有可无。思想上的重视度不高,造成了在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现实困境,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体育教学任务重、课时少
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任务重、课时少上。现实生活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往往1周只有2学时,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
(3)体育教学创新力度不高
体育教学的创新力度不高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又一问题,体育虽然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但一般是做考查课而设计的,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师教学的紧迫感不高,且加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往往由于课时少等原因,因此在教学创新上力度不强。
(4)体育教学的人才建设培养力度不强
高职院校在对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专业教师引进及培养的力度不强,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对体育方面的人才引进重视度不高,很少会有计划安排,这些都影响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1.努力提升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针对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思想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的状况,就需要努力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积极宣传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体育教学的地位。
2.增加体育教学课时数
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得不到全面贯彻和实施,课时少是其原因之一,因此,增加体育教学的课时数是十分必要的,可适当增加体育教学的课时数,同时,也可利用组织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3.增强体育教学的紧迫感和教学的责任感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大量实践型专业人才,人才的基本素质十分重要,尤其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保障,没有好身体,也就无所谓报效国家,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要求和标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激情。
4.加大对体育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力度
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要提高体育方面的人才引进重视程度,有计划、有安排,引进体育人才,或通过培训、联谊赛等形式,组织体育教师和其他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积极走出去,扩大视野,努力提升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找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王道德.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军事体育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