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2012-12-29 00:00:00王永菊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语文教学的创新探索,离不开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就像向日葵,你只要能在教学中给他们阳光,他们就会向着阳光,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放在每篇课文的讲解中,才会产生一种师生之间的契合与理解。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法是否得当,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大有关系,于是我尝试着进行教法创新的探索。
  一、增加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结束后,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给学生提供拓展视野的机会,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比如,我准备两篇课外阅读材料《愚公移山》《三峡工程》,让学生讨论今天我国的三峡工程。三峡工程能够使“高峡出平湖”,工程难度不亚于“愚公移山”。这项工程并没有神仙相助,都是靠人力和现代科学技术来完成的。时至今日“愚公精神”是否该重新解释,学生讨论热烈,讨论结果众说纷纭。这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给学生主动权,能自读、自评、自解所学内容,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
  二、创设课堂情境,让课程生活化
  从创设优化的课堂情境入手,让课程与我们的生活和经验更加具体地联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在实践中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起来容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这样就能缩短掌握知识的时间,且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无需搞得程序太多,而要简单明了,线索清晰,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活动为主,突出教学目标,采取生动活泼的、有创造性的、又实在的教学方法即可。
  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经过归纳提炼最终上升为科学理论知识,现在当我们教授一门理论知识时,就该把知识再一次还原,使之融入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习者感到亲切,教学越贴近生活,课堂就越有生机。但是从理论知识到生活实践之间,采用什么作为两者“贴近”的媒体,是教学艺术所必须深思的。就如同几何学认识世界是从点开始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从点入手,把知识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牵一发而动全身,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多视角观察,挖掘资料意义
  传统教学就如公路上竖立的路碑,在路人眼前一闪即过,而现代教学则应是能让人驻足的购物亭。语文学习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资料的收集过程,我们传递给学生一些原始的资料,但这种资料该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编排句段,我们却无法教会他们产生灵感,如何充分发挥思维的自由性去捕捉一个新颖的构想,我们给予学生的只是一个表象而不是灵魂。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有深切敏锐,活跃的洞察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美丽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艺术,让他们有意识地反复揣摩手中所得的资料,多方位、多视角地观察分析,挖掘资料的内在关系和意义,然后等着豁然开朗的那一刻,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撑起整个天空。
  对于远行的骆驼最可怕的不是眼里的沙漠,而是心里没有绿洲。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创新探索的勇气和变革的决心。只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求异精神,才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作者单位 贵州省湄潭县石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