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2012-12-29 00:00:00刘莉梅
新课程·上旬 2012年5期


  在杜郎口课改旋风的冲击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在探索和实践中,我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反思。
  我认为,高效课堂中最关键的是做好三个环节:导学案、课堂评价和反馈。
  一、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是高效的前提和保证。
  1.学习目标要明确和细化,达到“导”的目的。目标的设置应建立在掌握学情和确定课型的基础上。比如预习课要解决生字词,了解作家,分清段落层次,摘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等;提升课要通过赏析重点语段体会作家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此外,目标中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2.体现人文性和层次性。导语的设置应尽量突出人文性、时代性、关联性、多元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导语,提高他们的表述能力和拓展能力。由字词到重点句段,由人物形象到思想感情,由中心内容到写作手法,导学案的设置必须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方法和思路的颠簸和指引、总结,不能囫囵吞枣,一蹴而就。
  3.注重思维的延续性和视野的扩展性。在设计学案时应侧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既要让学生在分析文本时体会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又要在练笔中突出思维的广阔性和全面性,可以探讨金钱的魔力,可以探讨亲情与爱情的归宿,可以探讨于勒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成功者或商业精英具备的素质),甚至可以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微妙关系等。
  二、评价体系的确立
  在高效课堂中,评价是武器,只要评价及时、到位,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由课代表进行综合点评,实行小组互评制,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分定性,捆绑式评价,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期末进行综合评估,评出优胜对子组、最给力团队、最佳小组长等荣誉,使对子组之间、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达到双赢。评价可以是积分制,也可以是目光示意、掌声、鼓励性话语等多元性灵活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分为常规性和学科性两部分。常规性评价主要包括声音、目光、教态、板书、普通话等,学科性评价主要包括精彩度、思维灵动性、语言组织、方法与思路等。在语文上,积极鼓励话题的拓展延伸,名言警句熟语等的运用,易错点的点击,即兴脱口秀、小练笔的展示等,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知识的反馈
  反馈环节是一节课的落脚点,通过反馈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反馈形式多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弹性。可以是口头式提问,可以是书面化作答;可以是板演,可以是小测验;可以是个别反馈,可以是群组进行。总之,既要突出本课重难点,又要注意知识的上串下联;既要注重知识的落实,又要偏重能力的提高;既要突出学科特点,又要兼顾单元章节特点;既要注重方法,又要统筹内容。
  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们只是沙漠中孤独的跋涉者,不但要辨明方向,更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 山西省柳林县职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