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徐迟曾说过:“如今写作有两类人,一类是在用思想和智慧写作;另一类是在用血肉和灵魂写作。”一般从事写作的人都属于前者,而只有鲁迅这样的大家才称得上是在用“血肉和灵魂”写作,他的文章触及国人之灵魂,令人警醒,不能不令人称奇。我们这些深居校园的师生很难称得上用“血肉和灵魂”来写作,但却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来表情达意,这也就是笔者所要倡导的“智慧写作”。
提倡“智慧写作”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中学课堂作文自我封闭的怪圈。一方面教师劳于改判,苦于点评;另一方面学生累于写作,忙于交差,而学生写作效果却不佳。症结何在?——学生写作动机不明!现在的课堂作文可以说是“被动写作”:限定时间、限定地点、限定体裁,甚至限定字数等等,这些无疑成了写好作文的“杀手”!这样的作文怎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快乐”呢?——“智慧写作”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智慧写作”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情感与意志”,注重让学生体验“表达的快乐”。“智慧写作”可以概括为“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即用富有“智慧”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智慧”。一是要“表达自己的智慧”:人生感悟、思想火花、独到见解、深刻认识等,注重自己的个性感受;二是运用“智慧”表达(即表达的技巧):生动、形象、流畅、富有张力和磁性。
那么如何进行智慧写作呢?写作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进行“智慧写作”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发现、发展、发掘、写作。
一、发现
发现即“智慧地看”。在一般人眼里生活平平淡淡,难有真趣,可在作家眼中却又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如常人看到秋风扫落叶,感到的是萧条、凄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臆象而产生的想法。
二、发展
发展即“智慧地思”。在看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发现深入到自己的人生体验中,寻求认识、情感、智慧的广度,使自己的观点、认识更有广度,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颤动,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通过“智慧地思”便会在思想空间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三、发掘
发掘即“智慧的悟”。将“看”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向认识的深度挺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思考与分析、储存与酝酿,将某一主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或产生对自己(别人)有益的忠告(哲理);或体会到生活带来的真趣;或加深对主题或命题的认识。“生活有没有滋味,在于你会不会品味。”对生活的品味就是对生活的思考,对生活意义的挖掘。
四、写作
写作即将“看、思、悟”的结果进行整合后,产生一种明确的认识倾向,即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思想认识、爱憎好恶等,继而进行“智慧地表达”。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采用适宜的写作技巧,体验“表达的快乐”,产生创造性的产品——文章。
当然,“智慧写作”倾向于师生“自由写作”或写“随笔”,这样会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更易培养一种写作的习惯和兴趣,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岁月悠悠,情亦悠悠。同学们,点燃自己“智慧”的火花,融入生活中去看、思、悟吧!你将会有“更多的智慧”需要表达,更加享受到“智慧地表达”所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 浙江黄岩第二高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