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文化启示

2012-12-29 00:00:00刘志阁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6期


  【摘要】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遭受着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东西方很多国家的政府、专家与学者,都在关心着对全球民族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工作者正在做着不同而又相同的工作。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风貌。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东方手工艺文化体系的典型代表,它代表和反映着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文明程度,彰显着人民的智慧和水平。
  【关键词】外国;手工艺;保护;启示
  在人类社会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许多物质与文化遗产及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环境、文化环境有时在一夜之间消失,对它们重建和恢复之后,深埋在人们心底的传统文化血液就会沸腾起来,怀旧之情便油然而生。传统手工艺所体现的手工精神,是各民族民族性格的文化基因,它折射出一个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因此,传统手工艺虽然不能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角,但对它们的发展与保护仍旧非常重要。
  20世纪以来,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很多国家的政府、专家与学者,都在关心着对全球民族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世界各国的文化工作者正在做着不同而又相同的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对于它的现状与未来,我们却感到希望与危机并存。在当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应该怎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日本的文化历史与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唐代的文化植入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历史发展到今天,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得最好的国家。
  国家立法,用法律手段对文化财产进行有力保护。从明治四年(1871年)出台的第一部《古器旧物保护法》起,到平成八年(1996年),日本先后出台了有关历史与文化保护的法律文件7部,且分别多次对这些法律文件进行修订,这些法律文件给大量的日本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注入了一支强有力的保护剂。特别是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推出的《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是日本针对传统手工艺产业保护与振兴的国家大法,对日本国内传统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保护与推动作用。
  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自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起,日本文部省组建了“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并设立了“文化财保护审议会”、“地方公共团体及教育委员会”、“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与各类专业性很强的“产业指导所”和“专业协会”,一起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日本手工艺的发展与保护首先要对“传统工艺品”进行认定,通常由通商产业大臣与文化厅长官按照一定条件进行认定,认定以后的“传统手工艺品”就可以在该产地对生产、研修、技法改善、市场开拓、继承者的培养以及从业者的福利保健等方面做出计划,并从国家、各级政府及专业协会处得到必要的资助经费。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是振兴传统工艺品为核心的机关,是得到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产地组合等出资的财团法人组织,在振兴日本国内传统手工艺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主要职能是:1.通过调查,为各产地的工艺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信息、开拓市场。2.设立全国传统工艺品中心,设计工艺品信息网站,疏通产地与消费者的联系。3.不断对产品进行认证,提升艺人的素质与社会地位,对继承者进行培养。4.进行专业技术认定。对从业12年以上的手工艺人进行认定考试,合格者即授予“传统工艺士”。5.把超过4000人的全国“传统工艺士”组建成“传统工艺士会”,加强交流,提高技能,提升社会地位。6.协会每年都表彰和奖励在产品生产中有贡献与成就的人,以促进传统工艺品的振兴。7.对传统工艺品的持有者进行奖励,鼓励民间收藏业的发展,以提高民众素质。8.每年的11月为“传统工艺品”月,在这个月中分别组织“文化节”、“劳动感谢日”等别具一格的展览和展销活动。9.协会每年还组织“地方传统工艺品的展览和展销”活动。10.建立“地方传统工艺品产业人才培育与支持交流中心”、“传统工艺产业会馆”、“体验工房”、“体验教室”、“专卖店”等,这些会馆与设施在振兴传统手工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多民间研究机构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手工艺品的文献资料保管工作之外,还做启蒙和推广工作,成为日本对手工艺的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乡运动”,形成了特有的“一村一品”运动,既搞活了经济、占领了市场,又使手工艺产业得到了发展,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众多国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
  这种有效的保护、发展政策和措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被联合国在文化遗产划分与保护工作上所采用,并被大力推广,同时被纳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整体框架中,无疑也给我国的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可以借鉴的模式与启发。
  法国的政策与措施
  法国是世界上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法比较早的国家,在两个多世纪内,法国先后有9部有关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出台。像《景观保护法》、《考古发掘法》等法典都分别进行过1-2次的修订,虽然不像日本、韩国那样有专门的“文化财产”法律文件,但9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也足以支持手工艺行业的发展与保护了。
  1984年以来,法国对一些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手工艺的保护更是不遗余力,政府对这些行业不征税,同时每年会从财政中划拨一定款项进行补贴,但条件是这些手工艺者必须要招收至少一个学徒,从而完成手工艺的传承任务。
  1994年创立的“手工艺行业理事会”,是法国文化和公共关系部部长直接领导的一个咨询机构,该理事会的名誉主席瓦特罗先生是一位弦乐器手工制作大师,他与法国文化和公共关系部部长共同主持理事会的工作。理事会成员由行业专家、行业代表、相关的法律人士及省地文化局的人员组成。该“手工艺行业理事会”的行政职责范围有四点:1.保护杰出的法国手工艺持久延续,为法国手工艺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证。2.保护手工艺师和他们所代表行业地位的提升及品牌升值。3.负责挖掘有创新能力的工艺人才,吸收及借鉴国外的传统工艺遗产。4.负责落实对地方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政策,为手工艺企业与研究部门和革新部门的经常会晤提供服务。
  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各类文化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有4万多处。在每年的9月19日、20日推出“文化遗产日”活动时,法国的博物馆、历史名胜古迹均免费向公众开放,像卢浮宫、凯旋门甚至是平日根本不能靠近或进入的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以及部分外国驻法大使馆等许多政府机构也都敞开大门欢迎参观者。在这盛大的文化节日中,到处可以看到洋溢着笑脸的人,人们往往是举家出动,扶老携幼,朝圣般地参观各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组织者的有序组织下,任何行业的能工巧匠,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石匠、木匠、陶艺、织匠、玻璃彩绘、编织、乐器制作……除了有艺人专门作介绍与表演外,有的还能让参观者亲自参与制作,无形之中激发了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参与性。
  这种途径与方法,体现着一种经济学和文化学的意义。从经济学上说,它发展并开辟了地方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在文化层面,全面地发掘、保护、发展了手工艺文化的传承。
  其他国家的措施
  早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美国就曾经移植了英国所开展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旨在“开创新时代风格的新设计”,强调回归到中世纪社会的手工艺制作。这个运动在讲究实效的美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在意大利,手工艺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政府所采取的重要方针是不断地改革、创新、普及并吸收工业生产的精华,积极协调手工艺技巧与先进技术的结合与运用,从而呈现出一个“极有价值”的行业。
  在俄罗斯,除了有相关的手工艺保护政策与发展策略以外,更为重要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把手工艺技巧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融合到国家艺术教育中,早在1933年就创立了手工艺学校,学校成为保护、振兴、发展手工艺的基地。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近30年来,加拿大政府在全世界率先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同时,广泛设立各级各类手工艺机构,手工艺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节节攀升。
  除此之外,从1996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首尔、威尼斯、东京、马尼拉等地举办了数次“人间国宝保护体制国际培训班”,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起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的启示
  世界各国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高到了从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基点上来观察与思考。在我国现阶段,我们切忌以发展经济搞现代化为借口而走进误区,无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因为以损失和破坏文化遗产而形成的顾此失彼的惨痛教训和痛苦经历在国内外都已经上演过。例如日本曾经发生过京都“西阵织”的工匠们满含热泪,砸毁自己心爱织机的痛心故事。痛定思痛后的今天,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地从文化的视角、人文的立场去看待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想方设法地把现代工业与传统手工艺联系起来,让文化的历史不断地延续下去。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文化,它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风貌。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东方手工艺文化体系的典型代表,它代表和反映着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文明程度,彰显着人民的智慧。
  我国手工艺领域的范畴庞大,根基深厚,因为它是多民族文化的合成体,这种多元文化的合成,涉及面自然多而广,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十分深厚。比如从社会学角度去审视,可以发现各民族之间“根固性文化”的异同;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消费特点与规律;从历史学角度可以探究工艺的本质与发生发展的规律;从美学角度可以研究审美特征、工艺美学及人们的审美心理等等。这种表现在传统手工艺品上的特质和它所特有的内在含义,是任何单纯的经济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史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中国特色。
  当代的中国社会,是在世界舞台上空前活跃的一个大好时期,也是我们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与世界的接轨不单纯是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传统,5000年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民族活力中的精神产品,我们不能舍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固然重要,但国民的素质文化指标也同等重要,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目前我国对手工艺的发展与保护工作方兴未艾,国家也已颁布了旨在保护、发展、提高传统手工艺的相关法规,这对于保护和发展既古老而又现代的手工艺产业,无疑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者为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编校: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