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初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物质条件优越,很少吃苦受累,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意志和意志行动
意志是指人们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意志的支配下,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叫意志行动。纵观古今中外,凡有大作为者,无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另外,意志品质还表现为勇敢、正义、顽强、乐观、沉着等方面。意志的本质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它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现象。
二、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在分析意志品质的相关理论和内容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树立信心,激发学生斗志
树立信心就是通过鼓励、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件事情或某个动作。激发斗志就是通过激励、竞争等方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要强、好胜、不服输的性格特点,通过激起学生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完成某项活动。这种情况在竞赛性体育比赛中使用较多。
2.迅速决断,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果断是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方面。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往往使有些学生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甚至是唯唯诺诺。通过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敏感程度和果断处事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性格和品质产生主要影响,有利于学生果断意志品质的形成。
3.设置困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坚韧性
意志行为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不经历困难,就无法谈磨炼意志。磨炼学生意志,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去吃苦受累。在克服困难和经历劳累之后,学生才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才会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坚韧性。
4.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斗志,提高学生的韧性和抗挫能力。教师的一句“加油”“好样的”,或者老师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动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意志力。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训练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充分认识意志以及意志行动的特点,把对学生意志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中牟县刘集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