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课是课堂快要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首位呼应、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也使学生享受到教师教学独具匠心的教学魅力。
关键词:加深印象;首位呼应;质疑问难;归纳总结;达标巩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对一堂优质课来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能“善始善终”、完善精要地结束课堂,那便是“锦上添花”之作,“画龙点睛”之笔。因此,精心设计好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交流一点体会和心得。
一堂课下来,学生大脑里的知识达到充盈的状态,此时,学生迫切需要教师能简明扼要地把这节课的主要“枝干”给梳理一遍。此时教师简短精要的概括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例如:学完《光合作用的发现》这一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每个科学家分别是对光合作用的哪个内容进行探究?结合他们所得出来的结论,能否试着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此时,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上黑板试着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最后和学生一起纠正归纳:科学家分别是对光合作用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条件等方面探究,在总反应式中可以逐一体现。这种“归纳式结课法”,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们是以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进入新课的话,那“首尾呼应式结课法”便能让课堂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让学生对刚刚接受的知识,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引入了这样一个内容:某男生在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大夫在询问其家族病史时得知,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大夫在未对男生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他患有血友病。大夫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结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让学生解决以上的问题,这个首尾呼应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让学习成为一个极富趣味的过程。
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悬念式结课法”能使学生的求知兴趣得到诱发,能使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获得刺激和引发,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结课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渴望下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处于期待状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刺激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状态下,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虽铃响课止,但学生仍意犹未尽。
比如,学完“DNA的结构和复制”,结课时,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难题:“现在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人要做亲子鉴定,其实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能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DNA亲子鉴定,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鉴定结果通常比法庭上要求的还准确10到100倍。那么,DNA为什么可作为亲子鉴定的主要依据呢?”提出相关问题后,老师可设置悬念,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自觉地、主动地去寻找、阅读课外参考资料,并且也会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一种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可忽视。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