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本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指的是搭在正在修建或修补的房屋外围的一种结构物,其作用在于为建筑工人提供一种站立的平台,使他们能逐层地去建房子,或在一定高空位置上对房子进行修补。由于它并非房子本身需要的部分,也非其组成部分,故而在房屋建好或修好之后,就会被拆掉或撤走,所以从“支架”的本义来说,它只在修建或修补房屋这一过程的一段时间内或一定阶段上才存在,而且是作为一种凭借或工具存在,当目的达到时,就会被收走,但在这一特定时段内或阶段上,这种工具同时又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及其同事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母亲给予幼儿的支持与这种建筑上使用的支架在特征与作用方面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如都是一种凭借,都是必要的,同时又都是暂时的。幼儿语言的发展正如被修建或修补的房屋,在其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时,必须有母亲的大力支持;最后当幼儿完全获得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母亲的支持也会像随房屋建好或修好而拆掉的支架一样被撤走,让幼儿独立用语言表达自己。后来布鲁纳他们就进一步将母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支持扩展到教学领域,要求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具备这种特征,发挥这种凭借的作用,并由此提出了“支架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
一、“支架”教学中教师存在的误区
运用“支架教学”的理论来审视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作用时,我们会发现,教师存在着以下两种误区:
1.细致单一的示范,使幼儿只会模仿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认为孩子画画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才会,因此,在示范的环节中,教师往往会一笔一画认真地示范怎么画。如画小猫的活动中,教师详细示范讲解完毕后,就让孩子们画了。结果每个孩子画出的猫都是老师范例的翻版,孩子何来创造性?也就是说,教师搭建的这种支架根本无法撤离,否则孩子们就会大叫“我不会画!”
2.完全放手的探索,让幼儿无所适从
当教师意识到细致单一的示范只是让孩子学会了模仿,于是她们就开始不敢进行示范,结果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的误区——完全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然而,没有老师支持下的自由探索,肯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教师在活动中没有搭建支架,如何让孩子向上攀登?其结果是,不会画的孩子还是不会画,而会画的孩子早已画完了,并不是因为老师组织的这个活动而学会的。教师在活动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二、如何搭建“支架”,让孩子顺利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究竟应该搭建一些什么样支架,让孩子顺利发展呢?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理念来组织幼儿的美术活动。
支架一: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机
幼儿往往受自我情绪的影响很大,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而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则时常会不加理会,甚至表现出排斥、懈怠等负面情绪,从而会严重影响幼儿在完成当前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对于这种幼儿不是没有能力画画,而是没有兴趣参与,教师应采取的支架就在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机。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或工具,或以他感兴趣的形式重新呈现任务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当前的学习欲望。这类支架很多教师都会运用,如利用蔬菜、水果、锅刷等等工具来拓展印画或设置游戏情境等吸引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支架二: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
当幼儿开始着手完成任务时,教师会尽量鼓励幼儿去独立完成其中他能独立完成的部分,而对任务中超出幼儿现有能力范围的部分,教师要利用程度最低的支架类型,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使之对当前的问题重新编码,从中找到与过去经验的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支架类型对幼儿认知过程的信息编码阶段予以支持,以帮助幼儿建立起新问题与旧经验之间的联系,从Qm8nVFb9uDS5YsJVV5RobA==而尽可能发挥幼儿自己的力量,同时,这也是在教给幼儿一种面对新任务时应当采取的元认知策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的具体支架手段有欣赏、提问、回忆、讨论、交流等。如,在绘画活动《快乐的小歌星》中,教师就是利用照片,通过提问法,唤醒幼儿对新年演唱会的记忆,从而为孩子后面的创作打开灵感之门。
支架三:提供解决技能困难的策略
1.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及时搭建支架
如果幼儿利用其已有经验亦不足以支持他独立完成当前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任务部分,教师就有必要加大对幼儿支架的程度,介入幼儿具体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即向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并努力把这种策略意识传递给幼儿,以帮助幼儿不但成功解决当前的任务,而且促使他们实现最终的独立,以后遇到新问题时,也能首先从解决策略开始考虑。例如,在剪纸活动《树叶》中,尽管老师取出了多种树叶,让幼儿描述树叶的形状,但是由于幼儿缺乏剪纸的经验,从语言到实际剪纸的操作缺少了中间的支架和平台,所以孩子只会剪最普通的椭圆形的树叶。因为技能的缺乏,幼儿只能放弃自己想要表现的树叶。但当听课的一位老师剪出一片树叶之后,有一幼儿就会反复翻折观察,最后也能模仿剪出了这片特殊形状的树叶。难道这一过程不是孩子在建构自己认知体系的过程吗?那位教师所剪的树叶不正是一个小支架吗?由此,我想到教师可以为幼儿搭建更好的支架,那就是在欣赏树叶时,让幼儿挑选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然后进行观察并探索剪纸,幼儿在观察树叶的过程中,他会尝试将树叶对折比划(教师介绍过对称的概念),最后找到如何剪出这片树叶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树叶这一实物的提供为孩子搭建了一个自我探索的脚手架。
2.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调整支架位置
在支架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会不断变化,而且会不断循环,绝不是只要教师给了儿童学习上的指导或帮助,教师就是在进行支架教学。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老师的示范讲解既不能不讲,也不能讲得太细。而是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及时调整“支点”,也就是支架的位置。比如,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说了很多具体的如何画、如何做的过程,老师当然不可能一一示范,若挑选其中一种示范就会起到暗示的作用,会导致所有的孩子都来模仿老师的做法。那么,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具体画法进行方法的总结。如,在手指印画《毛毛虫去散步》中,教师不是示范用手指印画可以画出小鸟、兔子、大树,而是归纳手指印画的几种方法。如,用手指的指面印画出的一个圆、两个圆可以组合成什么?手指印画出的很多小圆可以成为一个动物或植物的外轮廓等等。这样教师提供的支架就是绘画的方法,当支架撤走之后,孩子仍然会利用这种方法画出各种东西。同样,在《蛋蛋变变变》中,教师将固定画出的两个大小不同的蛋变成可以任意摆放的两个蛋,或靠拢、或分开、或大圆在上小圆在下、或小圆在上大圆在下,这样,孩子也会运用这样的方法画出千姿百态的各种动物。总之,这种支架类型主要是直接介入幼儿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阶段。
支架四:给予幼儿发表看法的自由评价
幼儿在独立之前必须有教师的支持,而在幼儿独立之后,教师就必须撤走支持,因此,相对于幼儿已达到的独立水平来说,教师的支持又总是暂时的。那么我们的这支架四——给予幼儿发表看法的自由评价,就是教师撤走支架的时候,通过让幼儿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评价,巩固新的知识和认知。这时教师评价前的提问也起着导向的作用。如,教师说:“你喜欢哪个太阳宝宝的发型?为什么?”这是让孩子从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评价,孩子的回答就很有可能是因为太阳宝宝的发型怎么怎么美,所以喜欢。而如果教师的提问是:“你是用什么线条画出了太阳宝宝的发型?”这就着重于让幼儿从线条的种类来评价作品,就是关于绘画技能的评价。那教师究竟该从哪个角度让孩子来进行自由评价呢?这就要看教师活动的重点在哪里了,不过在原创性美术活动中,我更趋向于让孩子讲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干巴巴的技能描述。
阿基米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是的,如果老师就是这个支点,他给孩子搭建一个合适的支架,孩子将不断向上前进,也将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这就是支架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