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是一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有着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压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应试教育的弊端一一显现,而素质教育也由此应运而生。
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教育界的主流,那么,一直作为“副科”的高中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以史为鉴,修品德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风流人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样一代代地流传至今。古有不辱使命、忍辱负重的苏武,精忠报国心不改的岳飞,宁死不屈、忠贞不渝的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卖梨重信诺的赵柔等等。一个个历史人物因为他们的美德而名垂千古,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思想道德修养一直是我国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早在汉代,就有举孝廉的选官方式,直到唐朝之后才被科举替代。如今我国提倡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党和国家提倡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广大人民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代的道德风尚。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用鲜活的历史人物事迹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
二、以史为鉴,长才智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也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历史的发展是有重复性、预见性、层次性和不确定性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来发现历史规律,以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或未来的规划。
通过学习历史,总结历史,我们不仅可以得出很多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得到历史前辈们流传下来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一切知识,都是各个不同时代的科学家们经过千年的积累而得到的智慧结晶。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科技历史的发展来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历史学习树立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时刻用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甘于献身的无私精神来鞭策自己,我们应该注重历史的教育作用,用历史的人性光辉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