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南》中提出要培养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怎样培养幼儿通过感知事物特征而对文字感兴趣呢?通过快乐识字“三三法
幼儿看汉字就像看一张简单的画,尤其是进入入学前后期大班阶段,他们对文字的兴趣逐渐变浓了,那么怎样培养幼儿通过感知事物特征而对文字感兴趣,让幼儿快乐识字呢?我们尝试用“三三法”进行循序渐进的初步探索:
一、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感受文字无处不在
1.利用区域活动,教师设置有趣的文字环境
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如教室布置的区角,做成字卡(如“娃娃家”“建筑区”等)粘贴在区角柜上,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而另一些幼儿还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游戏过程中,而对这些字浑然不予关注。于是,在孩子们区域活动时,我经常一边扮作客人老师,巡视着游戏区,一边有意识地发问:“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娃娃家呀”等等,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天天接触这些汉字,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了。
2.教师布置“食谱表”,轻松认汉字
幼儿园每餐的食谱不同,教师可在餐桌旁布置“食谱表”,并预备各种食物名称字卡和图卡,餐前请值日生介绍“今日食谱”,同时师生一起找出该食物的字卡和图卡让大家认读,然后把字卡插入食谱表中。幼儿通过食物轻轻松松地认识了汉字,同时还可以使幼儿的食欲大增。
3.创设家庭环境,感受文字无处不在
在家里,家长可以把自己家的家具和电器上张贴汉字,引导幼儿见物识字,如“电视机”“电冰箱”等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很容易就能看到的实物和汉字,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对于幼儿来说,汉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因而对于幼儿识字教育必须经常反复,为此,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如,小火车碰碰碰等,则能够起到反复强化记忆的作用,真正让幼儿在玩耍中成长。
二、初步了解汉字构造规律,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教学法
小朋友们与生俱来就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抓住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在活动的初级阶段,我选择有彩色插图、字特别大的、故事中出现频率高的字,作为幼儿认读的重点。如,故事《龟兔赛跑》,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有意地在遇到“龟兔”这两个字时,不是故意把声音提高,就是把速度放慢,孩子们很快就认识了,还可以在大挂图中指给我。
2.游戏教学法
小朋友在对独体字有了解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来玩“组字”游戏。如,老师出示“日、音、月”等字,请幼儿将两个字两两组合在一起,认一认读一读,孩子们就会组成“明、暗”等字,孩子们发现他们认识的两个字合在一起,竟然会变成意思完全不同的字,孩子们对于汉字的探索兴趣就会更浓。
3.思维拓展法
通过故事《贪吃的小熊》我出示了相对较难的“喝、吃、喊、唱、嘴、嚷”等字,这时的幼儿已经对汉字有了一定的敏感性和积累,他们很快能从这些字中找到他们熟悉的图像或文字。“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一个口呢?”启发幼儿想象:“你还见到哪些有口字旁的字?”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到偏旁部首和汉字的关系,初步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并进行思维拓展。
三、开展字宝宝活动,其乐无穷
1.我的名字我认识
在每日的考勤点名字时,小班的孩子最初学会了应答,中大班的幼儿我们可以把班级幼儿的名字做成字卡,用字卡点名的方式来给幼儿考勤。教师可出示字卡,问:“这是谁?”久而久之,孩子们很快就会认识自己的名字,并渐渐认识同伴的名字,由自己的名字开始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2.字卡游戏真好玩
集体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可创造性地运用一些识字方法辅助教学。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可以通过图卡和字卡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学习,最后在巩固环节还可以融入各类游戏中,如“字卡碰碰碰”,老师手拿大字卡,小朋友扮演机器人,老师走到谁的跟前,按脑门一下(即电钮),该小朋友就把字卡上的字大声读出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字卡游戏,幼儿不仅对重点字词掌握了,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3.我是小小气象员
给孩子每人装订一本小本子,让幼儿来当小小气象员,每天按日期记录天气,日期由老师每天写在黑板上,起初,我们仅在黑板上写上诸如“10月1日”之类的字样,发现幼儿已基本认识并模拟书写,便增加为“×月×日,星期×”字样,最后又写上“×年×月×日,星期×”字样,形成常规后,幼儿便开始了自觉的认识与实践,直至学期末,幼儿已能自己像画画一样在黑板上写上日期和星期,还有年份等。为幼儿提供接触和探索文字的环境和机会,要本着“真正的教育不着痕迹”的原则,强调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有着明确目的的活动中了解文字的功能和运用文字,这样就能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常村煤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