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大课间操体育的开展对策探讨

2012-12-29 00:00:00刘思静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摘 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对初中大课间操体育的开展对策进行探讨,期待研究能对初中大课间操体育的有效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初中;对策
  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基本体操、民间体育及体育游戏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自我创编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当前这种形式已经被许多中学所采纳,并且积极地进行运用。当然相对于传统课间操而言,大课间操还是一种新兴的模式,在具体施行中还会面临诸多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其有效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项目安排应在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需要
  当前,许多中学在开展大课间操中,虽然也设置了丰富的活动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往往是学校基于自身管理便利的需要而设置的,并没有考虑到广大初中生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因此,学校在设置大课间操的项目时,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同时,在体育器材方面,学校除了发挥自身的能力,丰富体育教学设备之外,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学生参与体育小器材的设计与制作,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在大课间操中的价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
  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曾经指出:“身教重于言教。”也就是说,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甚至超过教师平时的授课指导。具体而言,在初中大课间操活动当中,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良好的示范,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榜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所以,中学生应当参考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一方面领导和教职工都要作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提升他们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奠定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对于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当从传统课间操氛围的营造中吸取相关经验,充分运用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氛围的创设当中。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心理建设,使学生在心理上先接受这种形式。同时,学校应当在场地和器材建设中加强力度,为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奠定物质方面的基础。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运动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和作示范,从而从精神上加强学生的相关建设。总之,学校应当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四、建立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有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无疑是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综合的体育教学活动系统,因此,学校应当相应地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活动管理体系对其进行管理。这种科学的管理体系必须以学生为本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相关感受,而不能只是为了让学校便于管理,牺牲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从传统的课间操中总结管理经验,也可以从其他示范学校的良好管理中借鉴管理经验,甚至于可以从国外一些学校中引进优秀经验,从而提升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五、加强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者的再培训
  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水平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质量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校管理者素质方面的培养。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当前许多初中学校对管理者的培训教育并不重视,即便有相应的教育培训机会,也是分配不均、效果不一。因而,相关教育部门应当组织对学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培训,以应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同时,学校管理者也应当积极地开展自学,在自己摸索的基础上,走出大课间开展中的种种困境。
  六、课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方面为促进学生更好地放松与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充分与课堂相结合,首先是大课间与文化课学习的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原则上不应耽误对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因而在活动的强度上应适宜,不能让学生感到疲惫,又得保证学生的锻炼效果,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是一个挑战。其次是大课间与体育课的结合。有的班级大课间后即为体育课,这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而应针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争取让大课间与体育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大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