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兴趣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兴趣,无疑也应是运动心理学、体育的研究课题。
一、改革方式,引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活动的内在源泉。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改变“要我练”为“我要练”的教学模式,从而为终身体育事业打下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之一是以便学生拥有“成功感”。增强了成功感就会促进兴趣的产生。在教学中,要不断肯定学生的成绩和优点,用赞赏的语言和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学生在拥有自信心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努力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一定的进步,他才会更加积极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关心。
2.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习惯与兴趣,不单单是一般体育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所以,不但要求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还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配合,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养成教育,忽视了内外结合,就很难起到好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教学活动是课堂讲述的技能、技巧和知识的综合实践应用,而课内传授能丰富和充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这二者只有有机地结合,才能很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动作技巧的不同过程,改变不同的教学方法。课的类型仅仅表现了本课的教课方法,并不能表现教材的内容。在学习中,学生一旦喜欢上了哪一种教材,什么类型的课也都是喜欢学习的,都是有极大兴趣的。所以,不管哪些学习目标,都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以便学生认真的学习,并认真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不仅体育课上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更能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运动场上的奋斗精神和不怕困难的道德素质。
二、开发需要,唤醒兴趣
学习中唤醒兴趣很必要,但是跟课的形式没多大联系。那么,兴趣是怎样发生的呢?体育课的兴趣发生根源于对体育课的需要,包含着直接需要以及间接需要。
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对某一种体育的运动很喜欢,从而想学习它或参加到这项体育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拥有了此种需要,就会对这项运动兴致勃勃,呈现出很大的热情并投入其中。而间接的需要意思是让孩子充分意识到练习的含义,以便学生对学习体育课的结果产生需要。当然,间接需要不单单是在灌输教育下发生的,它的发生与孩子平日努力息息相关,只有学生拥有了间接的需要,他才会对体育产生兴趣。例如,中长跑课,既无聊又很单调,大部分学生对此不是很喜欢,但是中长跑对增加肺、心功能很有好处。学生提高了本身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加精神焕发地进行学习,因此,他们宁愿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中长跑体育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间接需要,因此说需要也是使孩子对体育感兴趣的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