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现已成为当今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当前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必须了解当前教学的新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网络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讨
一、互联网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由于网络交往的出现冲破了人际交往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约束,使交往对象扩展到更多的陌生人范围,而与之相应的交往规范却没有建立,出现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公德意识差、社会生产领域的违法失信等,由此引发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特殊群体,因为缺乏有效的道德引导和制度规范,容易陷入道德困惑和精神迷茫的漩涡。网络形成的虚拟环境,容易导致真假易位、虚实不辨,诱发主体自主性的丧失。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转变
1.通过“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借“网络”之便利,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克服他们狭隘的地域缺陷
互联网是人们获得更多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资源具有共享性、无限性、适时性等特点。充足的信息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来源于教师和教材的局限,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能使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
2.利用“网络”增强政治课教学的互动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性教学,可与政治的“求实、求新、求活”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网络互动教学能够利用媒体演示知识结构图,变抽象为形象,增加了政治课的趣味性。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产生共鸣。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四、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1.建立、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占领网络S5ddmYnXXBiMSvky9NrJVQ==阵地
当代中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此,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点规划、建设一些在师生中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上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纠正重大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将要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推进校务公开和决策民主;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和校园信息活动,弘扬主旋律。
2.充分利用其他网站资源,进行外围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现在,一批新媒体网站由于拥有先进的理念、充分的投资、灵活的机制,往往做得比传统媒体更投入、更吸引人,因而具有很高的点击率和阅读率。我们应该依托这些网站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专题或是让这些商业网站的高用户量带动和深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3.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开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
组织专家制作一批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应性广的信息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能充分发挥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要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图书、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植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要建立国家级“信息海关网络”,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互联网入口,对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杜绝潜在的信息污染,净化学校信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栋.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李苗苗.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文学教育:中,2010.
[3]陈梦媛.谈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梁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