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这个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利用好课堂40分钟等等,都是我们必须去研究的问题。
我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如同一场戏的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
我们不妨去这样引导学生,课前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间的各种活动上。因此,上课开始前,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给学生一些恰当的、较强的信息刺激,抑制与教学无关的心理活动,把兴奋点迅速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活动,并使之保持下去。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限制,教师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堂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最初的就是怎样开始一堂课,导入的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就不相同。学生往往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在一堂课的开始我们可以做实例导入。也就是说让教师通过讲述生活实例,从而引出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应用实例导入新课,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教师所选用的实例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且紧扣教材内容。不仅方便了学生理解而且也可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师生彼此的交流中,教师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从而促进教学。其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在提高着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这一堂数学课上,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记住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不是不可能,但是课堂下的及时巩固也至关重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