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2012-12-29 00:00:00胡世刚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电教多媒体能运用动画、特技等表现手段和方法,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它已经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语文课堂上,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课文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就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好这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使这个前提变得更充分,更有效,更贴近学生。如,初中语文《回延安》这一课,课文采用“信天游”的民歌形式,描述的是诗人离别延安十年以后再回延安的动人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延安及延安人民的无比思念和热爱之情。课文场面雄伟,感人至深。但是,由于学生对于“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很不了解,并且学生对于延安的风土人情又知之甚少,因此,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都往往着力于给学生介绍关于“信天游”的知识,试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歌”,什么是“信天游”,并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但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听老师讲述关于“信天游”的知识的时候就已经很模糊了,甚至有的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在教这一课时,先把关于延安、民歌以及“信天游”的知识进行精心的剪辑,并把这些知识制作成教学课件。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仔细聆听一曲《信天游》,并同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延安的宝塔山、延河,以及毛泽东同志曾经住过的杨家岭,而后在学生余味未尽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课文。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仿佛自己就是离别延安十年的诗人,学生的心与诗人的心一起跳动。这样,教师再进行讲解,效果会更好。
  可见,在导入新课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课文的难点处运用,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对于文章的难点,教师一般都要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讲解,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如,课文《驿路梨花》中,有一难点为“理解本文‘梨花’的深刻含义”。我在讲述这一问题时,不像有些老师让学生一味空想,而是用课件展示出一幅美丽洁白的梨花图,并配以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然后再把梨花的洁白和人纯洁的心灵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于这一难点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三、在指导朗读时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学生朗读课文,最大的难度是把握感情。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环境、不同时代的人物、景物或其他事物在不同的情感的支配下,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感情,经常把课文读得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千景一致,哀景乐景都一般,毫无人物感情可言。所以,在指导朗读时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显得很重要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结合和统一。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