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素质人才的培养

2012-12-29 00:00:00宋昌庭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一张考卷只能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并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后继学习。要培养素质型人才就不能单单立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注重于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观察、会分析、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学的人。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培养素质型人才的:
  一、数学学科的教育首先应重视做人的教育
  在数学课上,教师不但要传授数学学科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诚实的美德、坚强的意志与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仅如此,还应努力通过各种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只有使学生在思想上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才能达到数学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才能掌握数学教学的实质,学好数学、学透数学,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素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实现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备课时,一方面要深钻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领会教学的目的要求,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合适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要求,又要兼顾差等生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的起点及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优等生产生兴趣,而且要让差等生乐于接受,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上下兼顾。在讲课时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讲课时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活”起来,手脑并用,使他们较容易地理解、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基本要求,进而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和才能。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素质型人才的目的。
  三、数学教学中应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一切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考虑,通过提出问题、竞赛测评、抢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后教师讲评小结。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各类学生思维都呈现积极状态,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为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浅谈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魏丽丽
  四、在数学教学中,要将教师良好的素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要知识与能力并举,智育与德育并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总之,教师担负着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任,要用知识的美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使之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型人才。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