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逐渐淡忘并且受到一定冲击。人们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在愉悦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的同时,也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却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唯“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由此可见,懂得和学会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开展感恩教育是幼儿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感恩教育是提高幼儿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活动内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恰当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感恩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整合,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把感恩的精髓点滴溶入幼儿的生活实际,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例如,通过《父与子》《我长大了》等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通过《彩云与风儿》《叮叮当》等内容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在活动时可带领学生,感受人世真情,体会博大胸怀,从而感父母之恩。还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意境,体会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教育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感自然之恩,感祖国之恩,引导学生感师长之恩,感社会之恩。
2.在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1)利用活动布置感恩教育的作业。《我长大了》活动结束后,我布置了“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的课外作业,并要求给小朋友讲述当时父母的表情、反应和自己的感想。于是,有的幼儿为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扫扫地,洗洗碗;有的为父母抹饭桌;有的为父母洗脚……他们的父母很惊讶,也很激动,幼儿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了自我的感恩行动。
(2)利用节日举行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如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的时候,教学生感恩父母,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向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给父母捶背、握手、洗脚;给父母说句“感恩”的话,让幼儿体悟慷慨无私的爱和爱中隐藏的辛酸。教师节时向自己的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国庆节时感恩革命先辈,感恩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大了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等等。
(3)利用活动进行感恩教育。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组织学生看一部感恩影片,唱一首感恩歌曲,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小报,并进行评比。组织幼儿每人画一幅“亲情”画,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举行《感谢您,老师》说话比赛,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以“小朋友如手足”为主题的活动比赛,体会幼儿间的爱心相助。
3.通过家长协助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实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家和家人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极少教孩子感恩。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大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殊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根本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告知家长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他们了解感恩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及教育的过程,让他们支持、参与这项工作,给孩子做好榜样,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总之,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让孩子在温暖中学会感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川公司第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