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新课标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新课标下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这次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建构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力求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贯彻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学生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生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设计教学,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动脑等活动与实践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
二、合作探究进课堂
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分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共同进步,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并且以课堂加分制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差互补。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同时又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实验设计,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通过这阶段的实验教学发现,学生们对这个小组加分很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荣誉感问题,因此,他们上课的积极性高度提高,并且常常上课抢答。
三、信息技术进课堂
1.用多媒体帮助呈现知识
这些难以理解的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此外,化工生产过程、回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以弥补其缺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开发网络化化学校本辅助课程,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化学成为化学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
Internet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这些知识和资源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沃土。网络环境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以个别教学、也可以协作,还可以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使网络学习成为化学课堂学习的有利补充。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的改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造就真正的高效课堂。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有意思,有成就,想学,想学好。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万全县万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