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2012-12-29 00:00:00张晓凌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什么是语文教学生活化?它是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时,能找准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并注重学生实践的过程,通过具体鲜活的实际情境,以情引情,以情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相一致,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还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章节,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过去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只是照本宣科。他们很少关注学生,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教和学脱节,致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学生在课堂上丝毫没有兴趣,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累,教学两张皮,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我认为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让生活为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用鲜活的生活吸引学生,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教学方案,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领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有所感悟,有所启发,逐步训练学生在一个广阔的知识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深入生活,学会生活,主宰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孩子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我就平时自己的教学点滴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努力让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对生活中人、事、景的描写与记叙,都是反映生活实际的。所以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在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通过现实的情景去对比书中的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让学生表演“父亲救儿子”一段,揣摩父子两人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当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时,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语文与生活融为了一体。
  二、尽可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再现生活画面
  我们知道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这就为我们教师讲课达到形、声、色结合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绘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从而体会到山中的一切都是人类的朋友。通过画面演示,学生沉浸在优美的画面中,心灵与大自然碰撞,自然就理解了课文,而且体会得也更为深刻,这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还有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傣族建筑和服饰的图片,还下载了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学生很是喜欢,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那热闹火爆的泼水场面深深地感染着每位学生。学生不仅了解了傣族,更激起了热爱傣族泼水节的情感。在教学《北京》《圆明园的毁灭》《小桥流水人家》等课文时也用多媒体展现了相关的画面,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兴趣很浓,这样就让学生走进了画面中,也走进了生活中,印象极为深刻。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自然培养起来了。
  三、密切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社会上一些广告牌、警示牌,商品的说明书以及游戏说明等处处都是语文,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尝试阅读,走入社会去培养生活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学生了解社会的能力,学生就能顺利地由学校走向社会。所以教师要悉心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如学了《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物产;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然后做成语文生活手抄报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为社区做好事等。而且,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比如,我们家乡的晋剧、面塑、陈醋、汾酒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另外,去社区做环保宣传,做一些广告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陶行知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根据生活需要而教而学,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体验”一词,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不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联系学生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可以获得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有的家长是卖电器的,则可以让他写写电器使用、操作、用途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
  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经常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对低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让家长监督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写话训练,解决学生写话、写作难的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开阔视野,努力创新,将语文融入生活,用生活学习语文。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时时用到语文,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训练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创新,真正崛起!
  让语文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是我们当今教改的途径,如果语文教学离开了生活这个大舞台,单单靠语文老师枯燥无味的语言分析与支离破碎的内容讲解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意识,树立起“生活语文”观念。每位老师都要具备一双慧眼,能够准确地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只有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才能彻底摆脱那种陈腐僵死的教学模式,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