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的探索

2012-12-29 00:00:00范士坤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师,工作上敬业认真,细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业已成为可惯,而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也许平凡、感动就在我们身边,那是瞬间的情感升华的最终体现。对于学习,学生是紧张的,比学生更紧张的是老师。你看,那很早就到学校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开始了个别辅导,课间你又会看到老师在和学生倾心交流,他们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的教龄虽然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教学上却依然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两课”评比,熟知“五课”内容,按照要求认真备课总结,把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目的地开展技能实习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着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当堂所学知识,及时批改反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走进办公室,你能感觉到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专业课老师的切磋是经常性的,他们一起研究教材,研究习题,表现出良好的教研、合作氛围。正是如此,特别是高三年级各班班风积极向上,学习稳中有进,活动有声有色,师生们以昂扬的精神迎接对口单招考试。
  谈起教学,大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教师与学生。针对我教过的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和动画设计Flash课程,我认真研读了有关新的课程改革资料(现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措施方面,有很多方面,如德国“双元”制、主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我还有幸去年参加国家级骨干专业课教师培训,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所以,对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我结合了职高班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最后,我选定了原来在北大青鸟培训时学到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机房实习课程的初步改革,并结合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进行了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将一学期的上机实习分成十几个任务或者案例进行教学,每个星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比如,做个“奥运五环”或者动画设计“小球的运动”,学生一个小组的可以分组讨论,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完成案例或任务,再将实习过程或者实习步骤写到实验(习)报告中,有过程,有步骤,有体会。教师将案例或者任务做成电子稿或者校本教材,这样长期的积累就会形成一门课程的系统教学。
  在江苏的对口单招考试中,计算机技能实习的成绩占到总分1000分的30%,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课要想突击多考个二、三十分很难,但专业课的技能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几十分。高三的学生时间很紧张,我会采取统一的集中实习安排,较为集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突击,再加上专门的技能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使学生在短期内技能训练有个质的飞跃。
  在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实习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和积累经验。在上课前,我先发放实习任务指导书,然后布置上机任务,通过电子教室对学生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领会老师授课的意图,以达到学生掌握这节课内容的目的。学生再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手把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最终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将各门专业课程的技能学习进行累加,真正使学生走出校门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平时的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小组协作,互助学习很重要。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训练。学生之间多沟通比赛打字速度和正确率,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
  我想:技能实习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取其精华,找到适用性的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