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谈

2012-12-29 00:00:00阿文英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最早的科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学业生涯,甚至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数学教学一直以来也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就算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成绩差距都会很大,由此导致种种教学问题,很难实现教学的均衡发展。简要谈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纳入生活元素,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谈
  一、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课堂气氛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对于实现教学目的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于少年时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样,此时的他们“爱憎分明”:如果喜欢某位教师,那么上课自然抬头挺胸,认真听讲;如果对某位老师没有好感,上课时自然就会心不在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竭尽所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便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数学和艺术一样,都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数学的影子,如果能将生活中的现象带到课堂,解释生活中的原理,或是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吸引。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我就给大家举例:我们学校后面的移动信号塔为什么是由那么多的三角形组成的啊?引发学生讨论,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因为三角形有稳固性,之后再引申教学: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和三角形有关的事物?根据三角形的稳固性,你能用在什么地方等等。又如,学习统计时,我问大家怎么统计出我们学校所有学生的数量,就有学生说一个班挨一个班地去问就能统计出来;还有人说直接去问年级处再统计,这样会快些;还有学生说直接去教导处,就能查出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解决,往往会比我们单纯的灌输要好得多。
  二、组织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理解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学中,除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培养。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实际中的运用,比如小学数学中的体积、表面积等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问题,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运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比如,组织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实践。在教完表面积的计算时,我就让学生每个人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同时在黑板上面板书2道题:
  1.我们要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张?
  2.学校的水池漏水了,要贴防水膜,已知水池的长宽高分别为x、y、z,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防水膜?
  让学生动手完成后进行解答,第一题很简单,大部分学生都会解答正确,就是普通的表面积计算,加上自己手中的素材,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答案:2(ab+ac+bc)。
  第二题就会有学生做错,依然按照第一题的做法:2(xy+xz+yz),然后我就引导学生:我们贴防水膜是在哪些位置贴?就是水池的四壁,还有池底,水池盖子肯定不贴,有谁家的水池盖子也贴防水膜的?现在大家把手中的长方体就当做是水池,分别标上水池盖子、水池壁、水池底,看那些部位要贴防水膜,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xz+yz)+xy。
  这样用动手实践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都不会轻易地去下结论。
  三、适时表扬激励,帮助树立信心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比如,教师的一个表扬会让他心花怒放,对学习充满信心;教师一个不注意的眼神或是一句话就会大大打消他的积极性,导致萎靡不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褒扬、少训导,特别是对于成绩相对较差,交际范围相对较小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将他们放在教育的重点位置,而不能只顾及成绩较好的学生。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原因是很多的,但有一个是共有的,那就是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对都比较内向、自卑,同学们不尊重,教师不喜欢,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表扬他们一句,或者在作业上批上“有进步!努力一段试一下,相信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你是很有潜力的,加油!”相信这些平凡的字眼在他们心中会燃起自信的火焰。一旦信心树立起来,那么学习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并且这种信心还会对他们此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的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培养一种心态,培养一种精神。只要在教学中我们多用点心,相信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高臾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