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2012-12-29 00:00:00钱玉娟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责任重大,班级的好坏,学生的自觉与否,都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竭尽全力地把班级搞好。但并不是想做好就一定能做好的,光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是不够的,它还涉及一些教育的技能和方法的问题,唯有学好并善于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一、注意“光环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种“光环效应”,是说“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印象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评价。
  教师要随时提醒自己对学生认识或评价有没有光环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对优秀生和差生的评价,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品质较突出,教师容易一叶障目,以点概全,造成教育的偏差。差生会说教师不公平,成绩好的学生会认为只要学习好,一优遮百丑,同样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巧用“幽默效应”
  中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增长,都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
  一次,在讲《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我要求同学用“不必说,也不必说”造句,等了好几分钟,竟然没有人举手,我很想大声训斥,但若是如此,大家心情不就很不痛快吗?我灵机一动,指着一位同学笑着说:“因为他们都不举手,所以你也不举手,是吗?”又对另一位同学说:“如果他举手,你就会举手,是吗?”又对大家说:“看来是要老师举手,你们才会举手?”于是我把手高举了起来,同学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陆续地举起了手。
  幽默型的老师是课堂的润滑剂,是学生所崇拜的对象,当他喜欢这个老师时,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还有什么不能学好的呢?
  三、避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有个时间或度的限制。超过了一个度,学生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产生。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批评学生,我们要谨防“超限效应”的出现,学生犯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不要对同一个学生的同一个错误,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一再被老师“穷追不舍”“揪住不放”,厌烦与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同样表扬也要注意分寸,不要表扬过度,掌握好批评与表扬的“火候”与“尺度”,这样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去年,接了新班级,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为此,我召开了一次“纪律的重要性”的主题班会,情况大有好转,可好景不长,又有同学迟到了,看到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轻轻地说:“骑车要注意安全,不能骑飞车。”他感激地点点头,好长时间都没有迟到。有一次,天下雨,部分同学迟到了,很胆怯地来到我身边解释,我温和地说:“今天不算你们迟到,雨天,路滑,你们路远,可以理解。”他们一个个神情飞扬地步入教室,认真地早读着。试想,如果我对他们进行一顿训斥,那早读效果可想而知了。像这样有分寸、留有余地的提醒,既让学生认识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声色俱厉的批评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种种心理效应就像神奇魔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以促使学生智能发展,健全人格形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