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2-12-29 00:00:00呼延永江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摘 要:“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类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过程广泛应用,并得到很好的认可。实验室作为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地位日益突显。在其环境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养和道德、安全生产教育等内容,结合“5S”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等手段,最终实现实验室基础环境和文化建设。
  关键词:机电专业实验室;“5S”管理;“云端”软件;计算机网络管理
  机电专业实验室是机电及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及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团队、成本意识及企业文化等教育与养成的重要场所。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对教学质量的促进,培育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的效用,探索与实践机电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实验室包括基础环境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实验室基础环境建设主要具有表象的、有形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特征。实验室文化建设主要具有深层次的、隐含的、内在的、抽象的特征。
  一、机电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在保证正常教学目标和秩序的基础上,在管理制度和教学项目设计中融入职业素质和道德、安全生产、团队教育、成本意识、环保意识等教育内容;引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管理和生产的环境。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强化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质,融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于一体的实训中心环境,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二、实验室基础环境建设的实施措施
  为更好实现机电类专业的建设,落实教育部专业体系改革的方案,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善。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开展的前提下,深层次挖潜,发挥实验室在专业素质教育及技术能力学习、练习的重要功能。通过实验室基础环境建设的实施,明确实验实训的教学目的,从有形的物件入手,告知学生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安全及团队意识的培养。
  1.悬挂门牌和房屋功能标识、简介、实验室制度牌及实验室通知及开放信息张贴栏
  2.特色实验项目展板及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牌
  3.宣传橱窗和实物展示
  以重点课程及承担较多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室为重点,实验室内相对集中建立比较大的宣传橱窗。剩余实验室在明显位置建立橱窗。主要宣传橱窗,介绍实验室的整体情况,如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室面积、设备总值、台套数、专兼职人员情况。实物展示实验室和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获奖证书、实验教材及课件、学生课外开放实验和科技活动制作出的实物等;也可展示实验教学用的标本、模型等。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
  1.利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一体化管理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一是适应“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完成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情况下兼顾学生及教师各类技能专业比赛;二是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开设跨课程、跨学科及专业的创新型、综合型实验实训项目,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制作、训练乃至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在良好的配套的专业设备的保证下,学生、教师能单独地实验练习,交流沟通。同时培养学生、教师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提倡“拆坏无过,修好有功,创新有奖,安全第一”的理念。
  根据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提供的教务管理、实验室管理、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管理、知识辅助学习、实验考勤管理、实验报告电子化管理、教学过程监督、教学效果评价和档案管理等功能。在主要仪器设备上分别放置一本“仪器设备操作说明书”,详细说明其操作步骤和常见故障的应对与排除办法,使每一位学员在实验前期、后期及操作仪器设备过程中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2.“5S”管理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持久。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实验室的“5S”管理和环境熏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按照“5S”管理的要求,现场井然有序,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并可随时使用的,实验室保持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实验室管理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通过环境熏陶,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
  3.“云端”软件的应用和实验室
  在软件安装及维护方面,利用发展较为成熟的“云端”软件,整理收集后,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云端”软件下载中心,并在本地计算机中存储。利用“云端”软件特点:提供虚拟化的运行环境,在保证软件完整、无改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的灵活性,加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将工作精力最大限度放在实验室的功能管理上,加强了管理层次的提高。
  4.计算机网络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科学管理,统筹仪器设备资源,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预约与更改、预约查询;获取实验(训)室各种信息(如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情况、可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等)。
  5.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学生是学校之本,培养和教育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我们应根据他们的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需突出以下四方面。
  (1)“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在实验过程中突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前提下,强调建立情感目标及“人格本位”思想的培养,重视人格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
  (2)“和”:温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倡导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互助、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加强感情沟通,倡导一种团队精神。
  (3)“争”:竞争、竞赛、争先创优。提倡学生之间的文明竞争,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利于操作、有群众基础的操作竞赛,鼓励岗位成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4)“乐”:活泼、愉悦、其乐融融。机电实验室要建设成为广大学生都非常想去的一个教学场所,一个比较严谨而又宽松的学习环境,更需要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思想。
  总之,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认识。实验室建设的依据是培养目标,从多角度考虑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考虑职业和教学两方面的因素,从硬件、软件同时建设,挖掘环境的教学潜力,更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中文版).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张翠霞.浅谈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单位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