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2-12-29 00:00:00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摘 要: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依照《高中新课程改革》开设了校本课程德语二外选修,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接触第二门外语,初步与国际高中语言教学接轨。将分析如何进行二外德语教学以及解答学生学习二外德语的几点困惑。
  关键词:规划纲要;新课改;德语;二外;多元化优质发展;主动学习;小班教学;德语角
  21世纪,全球正向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当下的青少年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要求学生逐步增强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求学生成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针对笔者所就职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学生,学校提出要让学生实现多元化优质发展。在语言发展方面,学校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依照《高中新课程改革》开设了校本课程德语二外选修,初步与国际高中语言教学接轨。
  一、如何进行良好的德语教学
  来自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对二外教学的关注要远低于对一外(主要是英语)教学的关注。所以在教学上更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课堂教学
  (1)笔者授课课堂采用的是马蹄形课桌布置。这种教室布置的方法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转换教学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即在student-centred learning和teacher-centred learning之间转换。笔者将德语的教学分为听、说、读、写、语法与词汇六个模块进行介绍。
  (2)teacher-centred learning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位于马蹄形的中心,教室中的每个学生都正面面对教师,不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相等。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教师能够很快地采集回学生的反馈,可以充分做到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发展。这样的教学环境尤其适宜进行听、说及语音的训练。
  (3)student-centred learning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必须扮演主动学习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当中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不是松散地随意讨论而是有目的性地、有逻辑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必须逐步引导学生,如给学生提供书面材料,使学生不仅动口,更要动笔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班教学,使教师更有机会因材施教,在引导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2.课后教学
  Knowing a language ≠ Knowing how to USE a language.正如Bernard Spolsky在他的书中所写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可分productive and receptive skills,即分为输出技能和接受技能。很多学习者都存在两者不平衡的情况,而大多数都是接受技能强于输出技能,以至于他们能够轻松地阅读文章而很难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能听懂磁带里面的内容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能更好地训练技能,通过培养学生接受技能从而提高其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