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学期,我听了我校陈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课题是《对称图形》。整堂课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得非常成功。现摘录其中的几个片段,作一次精彩回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新课——诱导兴趣)
观察感受:
师:同学们,春天是个郊游的好季节,我们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美丽的郊外去春游,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表现出高兴、兴奋的样子)
师:那就让我们唱着歌快点出发吧!(电脑显示、播放音乐)
师:瞧,美丽的郊外到了,大家都在欢迎你们呢!
(课件:在美丽的郊外,有着青翠的树木,美丽的蝴蝶、蜻蜓、花草,漂亮的房子,还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猴子、小熊……)
师:你们想和谁做好朋友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感觉美吗?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大自然,我们要保护这美丽的大自然,就让我们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做起,好吗?在这里我还要请出其中的几位好朋友。
(课件出示:蝴蝶、蜻蜓、猴子、小熊)
师: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与你们捉迷藏,请你猜猜它是谁,猜对了就能与它们成为好朋友。
二、想象操作,形成概念(学习新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图形的一半。(每组若干张)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呢?
请一些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剪。
学生动手剪。(播放音乐)
请多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剪好的作品(动物),并说说怎样剪的,再贴在黑板上。
指导观察,认识特点3KzDAbu1H+fLBx/a9VL6qw==。
师:它们从外表上看起来虽然长的不一样,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们仔细观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想好了吗?看看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并在投影仪上演示。(学生随即两人一组、四人一伙,凑在一起讨论着、争论着,课堂显然活跃起来)
生: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生:图形的上面和下面相同。
师:你是怎么知道左边与右边相同的?
(师电脑操作:在图形的中间出现对称轴,引导学生说出两边的形状和大小是一模一样的,同时演示动物两边沿着对称轴对折能完全重合。)
师(强调说明):一个物体如果沿着中间线分成了左右或上下两边,并且两边的形状和大小一模一样,我们也可以说它们的左右或上下两边是对称的。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看,我们把纸对折时,都留下了一条什么?师说明: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线叫做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件闪动: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判断并分析。
师: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电脑博士也带来了一些图形,请你们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用电脑出示练习,让学生观察判断。是对称的,电脑演示它们沿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树叶、琴……)
3.联系生活,寻找“对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评析】
1.这种“激趣式”的新课导入,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的生活中去感知并形成一些简单的动物是对称的表象,使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老师在问话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渐渐地对对称图形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2.新课程倡导数学学习的师生互动。在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陈老师能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在积极学习中,发现了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学习中,陈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被有趣的生活经验吸引着,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探究的热情。所以这节数学课与其说是老师在精彩地讲课,还不如说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3.这节数学课的成功,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教学新景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我看到学生在操作时那种愉快兴奋的心情时,就不难想象学生对于平时课堂缺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感到多么压抑,而这样教学都是学生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阅历所发现的,老师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有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发现,可见师生都是非常喜欢的。既然这样,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关注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今后必须做的。也许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 福建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