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重视学生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拟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角度,谈几点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提高课堂效率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使教学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只有在科学的课堂观和学生观的指导下,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教育下的思想政治课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教学为了考试,考试侧重于考知识,教学侧重于讲知识,教学以讲解为主,讲解以教师为主。从而形成了教学中“重讲解,轻交流”“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三重三轻现象,课堂缺乏思维,高负低效。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训练;做到教和学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教围绕学;加强班级中成员之间的多向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使课堂形成一个纵横交叉的信息传递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把课堂真正变成学堂。
二、积极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模式和方法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但是,这绝不是教育体制的另起炉灶,而是要求我们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
1.做好思维台阶,突破“三点”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获取新知,而新课标下中学政治课教学是模块教学,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因此,在很多课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知识理解上的难点、盲点和断点。教师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三点”,并做出必要的“稀释”,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机械意义上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机械记忆而增加,学习效率也因此而降低。因此,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