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2012-12-29 00:00:00李艳秋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猜猜这节课我们要上什么课?
  生:上数学课。
  师:为什么你们那么肯定上数学课呢?
  生:你是数学老师,就一定上数学课。
  师:真的?(我故意亮出手中的音乐和美术课本)
  确定老师上数学课的请坐好,还有其他想法的请举手。
  (设计理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效果肯定比直接进入教材中的主题效果要好得多。)
  二、探究体验
  师:老师这有几个选词填空题。(课件出示)
  请从“一定”“可能”“不可能”中选择一个词,把下面的几句话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1.太阳()从西方落下。
  2.语文老师今天没来,她()生病了。
  3.地球每天()在转动。
  4.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喝过一口水。
  5.有人敲门,()是妈妈回来了。
  6.5天后()下雨。
  师: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但有个别小男生随意说话。这样,给女生奖励一朵小红花,同意吗?
  女生:同意。
  男生:不同意。
  师:请男生冷静,只要你们表现出色,老师这里的红花多着呢。现在看一题,请一位男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男生:太阳一定从西方落下。
  师:同学们请坐好,有问题的请举手,好,全班一致通过。
  师:现在谁来回答第五小题。
  女生:有人敲门,可能是妈妈回来了。
  师:我发现有几个男生举手,不同意女生的观点,现在请男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男生:填不可能也行。因为我刚给妈妈送上飞机,妈妈出国了。
  (设计理念:无论口头表扬还是物质奖励,都有些片面性,因此我决定团体激励和物质表扬相结合,重在团体。)
  师:现在能猜出老师要上什么课吗?
  生:可能上美术课。
  师:到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游戏再猜。(出示球和带子)
  生:上活动课。
  师:老师把这6个红球全部放进袋子里,随便摸一个,会是红球吗?
  生:一定是红球。
  师:为什么?
  生:袋子里全是红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板书“一定”)
  师:能摸出篮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出篮球,因为袋子里全部是红球。
  (板书:不可能)
  师:同意吗?
  学生个个坐得端正。这时,我又从自己的衣袋里拿出一个黄球,展示给大家看并放进袋子里。
  师:现在如果随意从袋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红球吗?
  生:有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黄球。
  一生:我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师:这名男生说“一定”是红球,你们同意吗?
  生:袋子里有红球、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板书:可能)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理解。)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七家岭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