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新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的情境图,该怎么来充分利用,是对教师提出的全新的挑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方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在这我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导入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教师在课的伊始出示了三张自己以长城为背景的照片(一张人像过大,背景过小;一张人像过小,背景过大;一张人像适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去判断这三张照片中最美的一张,并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及审美能力,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敢说、敢想,同时也对数学产生了浓浓的亲切感。
二、联系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学习过程营造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始至终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设计情境如下:
师:同学们,有两位老朋友隐藏在这画面中,看谁最先发现它们!(播放课件:由长方形、正方形等组合而成的房院画面)。
生(抢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好!(板书:长方形、正方形)生活中你们发现过它们吗?
生1:我发现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魔方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2:铅笔盒和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我家地板砖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师:同学们想先研究哪个图形?生齐答:长方形。(根据学生的意见,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
生3:我想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
师:提得好,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4:我想知道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边怎样,角怎样。
师:真棒!这个问题很有探究性。
……
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认识自观察而起。现实的背景常常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提供情境和源泉。教师以亲切的引导语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熟悉好奇的、蕴含着知识的生活画面,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了小房子上蕴含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了学生从现实图形中直接抽取出数学对象的能力,获得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数学就在生活中的体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是学生会从思考数学的需要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提出对长方形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了数学思考的状态,促使其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学习欲望。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在教师的及时调控和指导下,学生会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学会思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生活实践,创设参与情境
众所周知,人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并把它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不但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经验,使它成为构建新知的事实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我放了一段关于附近超市的录像,让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观察:光明牛奶、酸牛奶等都属于牛奶类,放在一起;“面霸120”、“福临门”方便面、“小浣熊”干脆面等都是属于方便面,归在一起;休闲零食类、滋补品类、饮料类、服装类、文具类,每一类都有那么多,一类一类放得井然有序,方便顾客选购。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得细致入微,并不时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合理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基本前提,它也是情境创设的根本保证,并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