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

2012-12-29 00:00:00刘欲承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摘 要: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是说,要努力引导学生品读自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
  关键词:品读;感悟;思辨
  
  在新课改理念的感召下,我们的阅读教学日益凸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学生自我感悟后的独特体验,努力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并使之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我们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自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欲罢不能”的乐学境界。
  一、品读文本,感悟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自主读书作为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坚信“读中自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教学规律:“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领悟。
  《五月端阳》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笔者在教学此课时,力求将人文性和情感性渗透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笔者抓住文中“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一纵身跳入江中。”这句话中的“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