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化学教学中怎么处理好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需要正确认识的问题。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点,需要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认真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教学;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进入课堂辅助教学,更使现代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十分有必要。
化学虽说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中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的限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就可以使变化过程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质变化规律的可寻性,以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例如:我们所做的面粉爆炸实验,虽说有实验的演示,因爆炸是瞬间发生的现象,这样并不能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切身感受爆炸发生的内在规律。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我们可以使这样的爆炸由原来的一秒钟变为一分钟,让其变化过程慢慢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样可让学生自己去对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爆炸这种特殊现象发生的条件的理解。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做成多媒体课件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新型媒体都是在原有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原有媒体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优势,也都有它的弱点。多媒体也不例外,它只是教学媒体中的一种,既不是“万能媒体”,更不是唯一媒体,只能是化学实验的补充,不能完全替代,尤其是一些侧重感性认识的化学实验,一旦滥用,会适得其反,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分注重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而忽视实际的化学实验往往会造成以下后果:
1.造成学生化学实验感知的缺陷
多媒体的优点不言而喻,但它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实验,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学生是无法凭空体验的,加上模拟实验的不“真实”性,学生不能形成对整个化学实验的正确直觉印象,长期以这种模拟实验取代实验室实验势必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知缺陷。学生在这种不真实的感性认识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化学概念、理论和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的认识也必然会出现偏差,这样人云亦云,就会缺乏属于自己的东西。
2.不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获得化学实验技能是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目的之一。看似简单的,如药品的取用配制、仪器的洗涤使用、装置的安装、反应的进行等,实则是很具体的、严格规范的。化学实验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安全使用药品,注意实验安全的习惯,诚实记录、讲节约、重效益、合理规划实验现场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的培养等。
3.不利于训练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基础理论和使用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一味地把现成的知识、结论轻易地告诉学生,会抹杀他们的创造性,使之成为被动的受体,降低了识记效果。科学源于积累,既要讲求方法,又需扎扎实实,带着理论性的知识去实验中求证、求新,夯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纠正听课中形成的偏差。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优化组合,合理分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与完善,发挥整体功能。在多媒体运用上,不要搞简单问题复杂化,应时刻把握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切忌把课堂上成教师忙于进行多媒体的演示课、展览课。
总之,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学科为主”的观念,把握“适时”与“适度”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追求“为用而用”。如果仅仅让学生兴趣停留在新颖的、漂亮的媒体上,那么,这样的媒体手段是失败的,是违背课堂教学设计初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总结,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既丰富多彩又易于接受,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晓慧.生物化学传统教学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考试周刊:下卷,2009,32:152.
[2]张小菊,余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2):115-118.
(作者单位 甘肃金川公司总校龙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