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中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那么中学生应该培养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习惯要从以下三点入手:(1)学生自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找到他的优势,给他指出方向,让他看到成功的希望。然后才能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优点,并以此作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比较高级的修养,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学生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落的知识点连接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它还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还能够死书活读,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只有依靠高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和成功。我们不单是要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知识,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会对我们的习惯的培养有益。(1)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制订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有效,如果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计划,那么学习便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而且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确保不会浪费时间,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一个评价,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哪些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深刻得多。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课本。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
总之,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学生自身做起,按照学习规律,遵循科学原则,一定能够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汾县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