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维修电工专业的主要课程,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和实践联系紧密。它的学习直接影响维修电工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在课程改革中就要体现出新颖来,要重视入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程改革;机床电气;教学方法
如何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配合下完成新课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极其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也越来越差,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最后导致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教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好的教学方法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就很难掌握所学的新知识,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反感情绪。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础来决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分钟。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好理论知识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以往在讲授这门课时,通常是把电气原理图画在黑板上,然后讲解给学生听,内容死板且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过于陈旧而且浪费课堂时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电气原理图,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学生兴趣较高,课堂效果较好。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更快乐地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
三、模块化教学“宽基础、活模块”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注重基础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教学训练,它强调专业知识面宽,能覆盖多门基础课的知识,技能应达到中级工操作水平。课程改革就要求淡化或打破现有章节的限制,就是把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章节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有的章节需要补充的要进行补充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的章节需要降低了理论难度的可以作为了解内容,根据社会实践调查可以精简一些过时的章节。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就要精简理论课时,精简理论课时能为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技能课比例创造有利条件。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开设技能训练课,并通过实践考查、督促他们学习。
四、生活经验引入法
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理论知识又比较难懂,直接地讲解学生不易接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所学的新知识。比如“自然界中雷击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内容。电力系统中短路跳闸又会出现什么异常现象?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费是怎么来度量的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双师型”教师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老教师知识陈旧急需更新,新教师经验不足,基础不扎实,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让专业课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践课,理论实践综合化,即“文武双全”。而且教师要精通该专业所有专业知识,这一点特别是在项目教学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否则很容易被学生“将死”在课堂之上。所以,教师要扩展知识面,不断学习创新。以上就是我从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当然在教育教学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会不断地努力和改进的。相信在我国现行政策的扶持引导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尚艳华.电力拖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胡翔骏.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赵明,许谬.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胡增涛.共厂供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中等职业学校机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