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探索规律想到的

2012-12-29 00:00:00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进行完整式加减运算的教学后,教材安排了一节探索规律:此次课程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完全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讨论,总结出去括号法则,这节课的教学让我记忆犹新。下面就谈谈这节课的内容。
  教材提出的问题很简单:用火柴棒摆出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
  问:摆第一个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摆两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摆三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摆第n个这样的图形需要几根火柴棒?
  当问题提出后,显然第1个图形需要4根火柴棒,第2个图形需要7根火柴棒,第3个图形需要10根火柴棒,至于第n个图形需要几根火柴棒,同学们众说纷纭,于是按预先分好的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和讨论。这下,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探究和讨论,教室的气氛更加热烈。10分钟后,各小组进行成果交流。首先是第一小组的人发言:第一个小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以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需要增加3根火柴棒,因此第n个图形共需火柴棒4+3(n-1)根。第二小组接着交流: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那么n个正方形需要4n根,但其中有重复的共(n-1)根,于是第n个图形需要4n-(n-1)根火柴棒。第3小组探究结果为:每个正方形上、下各需一根火柴棒,第n个图形共需2n根,竖直方向需要n+1根,于是共需火柴棒(2n+n+1)根。第4组同学探究结果:为第一图形左边不封口,则每增加一个正方形需3根火柴棒,n个图形共需3n根,最后将左边封口用的一根加上,于是共需火柴棒3n+1根。这时教室的气氛达到高潮,为什么4个小组讨论的结果会不同呢?让同学们进行比较:4+3(n-1)、4n-(n-1)、2n+(n+1)、3n+1,发现前3个式子中有括号,第4个没有,如果把括号去掉再利用整式加减法合并其中的同类项,结果都是3n+1,于是得到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括号内各项符号不改变;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括号内各项符号都发生改变。这样在实际问题背景中,学生不但在合作探究中构建了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体验,也总结归纳出了整式运算中的去括号法则,可谓一举两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我又出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效果很好。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必然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许就是创新发现吧。其实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多让学生开展类似的活动,通过探究、归纳,不但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也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乡县古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