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体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交融,对于陶冶高尚情操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美术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的理念,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热爱自然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之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不论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还是家乡平凡的山山水水,不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普通的草木虫鱼,不论是白雪皑皑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不论是百花齐放的春天,还是硕果累累的金秋,处处蕴含着自然之美,如果以欣赏的心态来品味,都是那样的富有诗意,令人陶醉。我们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走马观花地忽略了自然美景,而要仔细观察和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早晨上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漫天的朝霞烘托着一轮红日;晚上放学的时候,会看到淡淡的月亮在云朵中穿行照着我们的回家之路,充分享受“山美、水美、人更美”带来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美好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和长大后要以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的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让学生感悟艺术的美
艺术是美的使者,美术门类中的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形式是沟通自然、艺术与人的心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初中学生刚踏进青春之门,追求独立,但在情感上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而且由于刚进入初中,学习压力相对于小学来说大了很多,许多学生在情感上感到焦虑不安,甚至长期处于抑郁之中,而艺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初中学生疏解心理压力,摆脱青春期的烦恼,走出情感的阴霾,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美术课程的情感性特征,挖掘美术教材中蕴含着的深厚的审美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社会美
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却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淡薄,不再像以前那样来往密切了,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享受的同时,心理健康水平却有着下降的趋势。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美,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分不开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内涵都是视觉艺术的形式美,而社会之美,美在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普遍的意义,学生是学校美育的对象,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为他们将来创造生活之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引导初中学生欣赏自然美、鉴赏和创造艺术美,参与到社会美的过程中,培养其审美意识和情感,真正使学生乘着美的风帆,让心灵徜徉在美的世界里,学会快乐健康地生活。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