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2-12-29 00:00:00朱慈熙
新课程·上旬 2012年4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实中一到作文课,便见愁眉苦脸之状,便闻哀叹牢骚之声。学生说起作文就“头大”,看到作文题就眼浑,提起笔就犯困,老师感叹“作文难教”,学生感慨“拿起笔来重千钧”。是什么原因导致作文教学陷入如此两难境地?如何突破作文教学这个瓶颈,推动语文教育科学发展,想必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怎一个“怕”字了得
  老师怕作文,怕什么就怕这些困难户,因为老师们缺少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脱贫”;孩子们怕作文怕什么?一怕作文枯燥无味,二怕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写。这也难怪,学校把学生封闭在学校里,使他们远离社会,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把孩子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也挤占得所剩无几,不是请家教,就是送孩子到这个训练班,那个训练班,甚至不准读“闲书”,不准看电视,连报纸也不让接触。生活圈子狭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单调,写作的生活之源近乎枯竭,导致大脑“缺氧”。于是,除了空话、套话,就是假话、谎话,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路要写人生……打官腔,唱高调,没有童真,没有童趣,没有童言,更没有独特的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始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学校作文不对孩子们的胃口,因为它是教材规定的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学生所想表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又怎能写好作文。如果解决了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问题,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奥秘在哪里?其实很简单,让孩子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二、走出门,生活处处有文章
  作文是什么?有人说得好:“作文是心灵的牧场,它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发现和想象,是一种自然的倾吐;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才思,是一种真情的涌动。”作文即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要让学生抒感悟、显本真、淌才思,就必须把他们从封闭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暂时放弃那些枯燥无味的训练,暂时告别那厚厚的参考书,有充足的时间去亲近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那空中的小鸟……让他们去感受春的绿叶与生机,夏的鲜花与灿烂;去感受秋的红叶与成熟,冬的白雪与深沉,达到心灵审美的自足、自适和自我写作水平的提升。
  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敢于对身边的人物评头论足,对周围的事物说三道四,对于热点问题、趣闻轶事指手画脚。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思索,在生活中作文,才能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话想说。
  三、巧点拨,笔有千钧任翕张
  我们知道,就作文本身而言,写作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好教,而观察、体验、想象等思维能力及外在事物的表现能力难教。最好教的对实际写作用处往往不大,可老师却舍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较难教的很难言传,却往往又被老师忽视,成了那被遗忘的角落。所以老师抱怨作文难教,也就难在这儿。怎样才能让“笔”轻松起来呢?
  1.选材自由,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命题更加个性化。每次作文尽可能提供两个以上的话题供学生选择,作文选题的要求要广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话可说,那么可以放宽到相似的题材。这样可以避免编造,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情感表达上的自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便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那也比说些口是心非的谎话强。因为学生说了真话,道出了不健康的思想,老师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住学生思想差异这一课程资源,能更有效地擦去学生心灵上的尘埃。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逐步引导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四、善修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是说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体味,反复锤炼,反复修改。
  “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课标的要求。叶圣陶曾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还提出了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自改习作,切不可盲目。首先,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分好评改小组,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能够“互补”,或者形成“帮带关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比如,从作文的内容和写作基本功两个方面入手,先看作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写具体了;然后从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修改,既要用上统一的修改符号,又要将其改正过来,并写上恰当的眉批和旁批。最后,要写上作文的总评,评语应以肯定优点为主,主要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才会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多赞赏,好风还须凭借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上进的愿望。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用真诚的赞美,鼓励的话语拨动孩子内心深处上进的心弦,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内驱力。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希望得到肯定与赏识。因此,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落在一个“赏”字,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体验丰富,赏其情感细腻,赏其态度认真……教师多一分赏识,学生就多一分成功。真诚的赏识让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最佳”,使从人都充满自信地作文,使人人都品味着作文的快乐。作为教师,千万别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真正将赏识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