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瑰宝,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要继承和光大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使其长盛不衰、后继有人,就必须培养出大批接班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和家庭因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失去而淡化了对它的热情,书法渐渐变成一种可看而不可学的摆设。所以,如何继承光大书法艺术之重任,就落在书法教师的肩上,责无旁贷。那么,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个性的书法教学道路,则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现状分析;兴趣;引领;教学;经验
书法,通俗地说,就是富有感情地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汉字书写,作为中国人的一门学问,一种技能,一种礼仪,始终为国人所重视,书法家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延续至今也是群星璀璨。
而今,由于缺乏通用的书法教学培训教材和专门的指导教师,中职生的书法教学相对滞后、书写水平也越来越差。中职阶段过分强调智力因素,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书写习惯差。因此,在中职课堂中,加强书法教育,培养书写品质已刻不容缓。
一、中职生书法教学和书写水平的现状及原因
1.学校和教师都忽视了对中学生书法品质、书写意识的教育
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侧重于德智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书写是个性化的东西,中职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书法教学因而难登大雅之堂,结果学生在学习中,书写规范意识不强,潦草现象十分严重。
2.学生的书法、书写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当今中学阶段书法教学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又缺少专业指导教师,一些学生的书法水平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仅凭自发的临摹,书写缺乏个性,字体难成风格。而那些没练过书法书写较差的学生根本不懂书法技巧,连握笔的姿势、书写的姿势都不正确,就甭说笔锋、字距、气韵、间架结构等术语了。
3.通讯的发展,传统的书信通讯方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键盘代替了钢笔毛笔,打字代替了手写,人们的信息传递和感情交流少了几分真实和人情味
总之,中职生参差不齐的书写现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现实很严重的问题。在中职课堂中开展书法教学,强化书写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书法教学的几点做法和经验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因此,引导和激发这种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呢?
(1)古今书法家学书事例是诱导良方。大书法家王羲之,其《兰亭序》“得其自然,兼具众美”,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史上关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历代书法讲究立品为先,王羲之不但字写得好,而且人品也好,其社会评议相当高,连李世民都称其“尽善尽美”。正是人格、天才、学养加勤奋造就了书圣王羲之。
(2)讲授汉字的形成演变、结体规律与单纯写字的区别。书法具有欣赏和实用的功能,它不但实用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
(3)在教学中采取碑帖赏读、参观书展、习作赏评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碑帖赏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习作赏评更能让学生身心体会到书法的真谛,可谓“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是生命的流程和形态。
2.引领得法,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美感
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书法不像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苏东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笔迹》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如,《青少年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再加上其他门类的艺术欣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对于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帖、临帖,有益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学校开展书法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了解书法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了解书法艺术对生活、社会等领域的美化作用。中职生书法学习迫在眉睫,让我们赶快把书法艺术引入中职课堂教学,从平时抓起,让中职生在以后的升学就业发展等方面多一份成功的机会。也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