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犹如一台晚会的开场序曲,一曲优美音乐的引子,虽然仅有两三分钟,或许只有几句话,然而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故事情境式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老师设计出合理而又贴切的故事,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一定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好奇求学的心理,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引起学生争论,教师就要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而且,一定要在结束课堂之前要对这个故事提出的问题加以明确地回答,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旧知迁移式导入
MfIf2Q8JQPShK1RGGq5RqDVK54E+ctJzyL1yRUGd4V0=所谓“旧知迁移式导入”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新课标数学教材高度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每一个新知识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教学五年级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注意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三、联系实际式导入
“联系实际式导入”就是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教学导入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重新组合,体现出教师良好的创新精神和教学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增加其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龙羊峡水库的视频,就在学生沉浸在欣赏水库优美风光的时候,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峡口,峡口只有30米宽,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立大坝的宝地。大坝之上广阔的草原又是蓄存河水的良好湖区。大坝高178米,为我国第一高坝,巨大的库容调节了黄河枯水期的水量,发电量也仅次于葛洲坝和白山水电站。这里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说到这里,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一下被调动起来了,结合学习新内容,提出来“大坝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水渠的横截面有多大?”等数学问题,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只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研究实践、不断创新思考、不断积累总结我们自己的教学,就会取得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