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刍议

2012-12-29 00:00:00蔡月环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必然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的优化;信息技术;能力学习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用“一张嘴+粉笔+黑板”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中,教师只用自身的语言和体态模拟简易的教学情境,而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多媒体等设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显然非常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学生授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如,在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考虑到南方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小雪覆盖下小山的美丽风光,因此,在教学前,我就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画面,并分别展示伦敦、热带、北中国的冬天图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语文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上,我还会适当地播放一些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歌曲,如,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等MTV,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更深沉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情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

进入中学后,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学生越来越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得不愿多说了。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上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变不想说到愿说到要说。如,在教完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事先设计了信息技术动画,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资料。坐在电脑前,学生看到了沙尘暴,明白了酸雨的形成,知道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为何升高,懂得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看到这些,他们焦急,他们愤怒,他们情不自禁地呐喊:人类再也不能破坏地球了!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激活,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中,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有效培养。

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也要注意体现主体性原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如,在讲授《故宫博物院》这一课,参观故宫时,我不是带着学生按课文的顺序移步换景地去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有选择地观看介绍各个景点的录像,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最后还让学生从录像中抓住一个画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故宫的雄伟。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热情,拓展阅读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由于受时间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往往无法大量阅读文章,无法获取丰富的知识。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丰富而细致,在教学中仅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个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出了很强的网络优势,可帮助老师、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大量的所需学习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语文资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交流、探讨,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实际操作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时,课前布置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借助网络了解这个伟人不寻常的一生,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以及黑板版面的限制,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资料无法展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篇目的基础上补充几首课外名篇。如,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可给学生补充《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让学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

但在上网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师应及时加强上网的思想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时、自觉、有效地抵制,切实培养学生的网德和网络观。这将影响学生一生的网络价值取向。

四、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个性,激发写作兴趣

一直以来,写作是学生的“老大难”,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心理品质。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媒体展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可以将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由于学生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年龄较小,感知水平差,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出现“无米下锅,无从写起”的情况。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语文作文教学这一难解境况。在写《走过四季》这篇习作时,我搜集了大量有关一年四季的图片和声音,并将它们制作成动态的画面,一一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动态演示中,突显出一年四季同一景物的变化,也展现了一年四季独有的景物和特点,学生不知不觉中就知晓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至此,再让学生下笔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表明,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又突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局限,使学生在得到视、听双重享受的同时,又锻炼了听说读写等能力,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推动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顾德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